-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地质构造 第一节 地质年代 第二节 地质构造 第三节 阅读地质图 第四节 活断层 第五节 地震 地壳运动(构造运动):地球内动力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变化、岩层、岩体变形和变位 地质年代的表示方法 相对地质年代:由该岩石地层单位与相邻已知岩石地层单位的相对层位关系来决定。只知先后,不知具体的时间。 绝对地质年代:由该岩石地层单位距今多少年以前来表示,通过地层中所含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测定。 相对地质年代确定 层序法:地层形成时是水平或近于水平的,先形成的位于下部,后形成的位于其上部。 注意:原始产出的下老上新,并非现在野外见到的地层都是下老上新,其中又有后期地壳运动的改造。对于后期地壳运动使地层变动(倾斜、倒转)的地层层序可用沉积构造中的层面构造(波痕、泥裂、雨痕等)作为“示底构造”恢复顶底后,判断先后顺序 。 岩性(岩性对比法 ):在一定的区域内,同一时期形成的岩层,其岩性特征(成分、结构、构造)基本上一致或近似。 地层接触关系 古生物化石:生物的演化从古到今,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无可逆性);某一时代的地层中只能含有该时代生存的生物化石(间断性);具有相同标准化石或化石群的地层为同一时代形成(全球性) 岩浆岩相对地质年代确定 它的相对年代的确定主要依据它与已知时代围岩的接触关系及不同岩浆体的穿插切割关系确定 接触 1)侵入接触:岩浆体晚于其侵入其中地层,一般由烘烤、变质现象。 2)沉积接触:岩浆岩体早于覆盖其上的地层(为一不整合面)。 穿插:侵入者年代新,被侵入者年代老;切割者年代新,被切割者年代老。 地层: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层状岩石的总称 绝对地质年代(同位素年龄)的确定 根据保存在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的母体同位素的含量和子体同位素的含量分析,确定子体和母体的比例,关键是放射性元素的固定的衰变常数。 T=1/λLn(1+d/n) λ——衰变常数 其计算出的是该同位素的形成年龄,也就代表了所在岩石的形成年龄。 常用的测年同位素 K — Ar Rb — Sr U — Pb 年代新(新生代或考古)常用C14 注意:同位素测年方法、原理科学性强,但由于D、N的含量不易测试或地史中保留不全(丢失),故存在测年误差。地史记年以百万年为单位。 第二节 地质构造 岩层的产状 岩层的定义: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层面所限制的、由同一种岩性组成的地质体称为岩层。 岩层的产状定义:岩层在空间的位置称为岩层的产状。通常由岩层层面的走向、倾向、倾角表示。 岩层的产状三要素 走向线:岩层面同任意水平面的交线, 走向: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 走向的方位角有两个,相差180°; 倾向:垂直于走向顺倾斜面引下的一条直线,该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方向,以方位角表示, 倾向只有一个方向,且与走向垂直,即走向与倾向的方位角相差90°; 倾角:岩层层面与水平面所夹的锐角称岩层的倾角。 岩层产状的表示方法 方位角表示法:确定点为中心,正北方向的方位角为0度,按顺针方向旋转,旋转一周360度,正东、正南、正西为90、180、270度。方位角只计倾向和倾角如210o∠25o倾向的方位角为210度,倾角25度。 象限角表示法:以北或南方向为准(0o),将平面划分为四个象限,表示产状,一般记走向、倾角和倾角象限。 N36oW25oS,表示走向北偏西36度,倾角25度大致向南倾斜。 特殊产状 : 水平岩层 倾角=0° 倾向 — 走向 ∞ 直立岩层 倾角=90° 倾向 — 走向 α° 水平构造 沉积岩在形成的原始产状大多都是水平的,先沉积的老岩层在下,后沉积的新岩层在上; 地质构造中所讲的水平构造是经构造运动轻微的地区,岩层遭受构造应力作用,但变形、变位不大,倾角小于5度,这一部分倾斜的构造。 倾斜构造 倾斜构造:岩层在受到构造应力(地壳运动)的作用下,使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之间有一定夹角的岩层,为倾斜构造,也称为倾斜岩层。 单斜构造:在一定地区内向同一方向倾斜和倾角基本一致的岩层,又称为单斜构造。 褶皱构造 定义:组成地壳的岩层,受到构造应力的强烈作用,使得岩层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构造,称为褶皱构造。 褶皱要素 核部:褶皱的中心部分,通常位于褶皱中央最内部的一个岩层 翼:位于核部的两侧,岩层向不同方向倾斜的部分 轴面:以褶皱顶平分两翼的假想 轴: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称为褶皱的轴 枢纽:轴面与褶皱同一岩层层面的交线。或褶皱同一岩层上的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转折端:褶皱两翼岩层相互过渡的弯曲部分。 褶曲的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