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二周考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届高二上学期历史学科周考七 2012年9月21 姓名: (17分)史观就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依据下表对四种史观的解读,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史观 解读 ①革命史观 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阶级)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建立新的阶级的统治 ②文明史观 人类文明演变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农业文明分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分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③全球史观 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形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一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 ④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 (1)长期以来,在有关世界近代史开端的问题上,存在几种不同观点。解放后我国史学界 一般都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请问,这一观点的依据是什么?(2分)体现了什么史观?(1分) (2)另一种观点认为,1500年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因为1500年前后特别是16世纪的一 系列重大事件都表明人类历史进入了剧烈的社会转型时期。目前,史学界大部分学者都持这一观点。请从文明演进或近代化的角度简要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4分) (3)持不同史观的学者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请你站在①②③三种史观持有者的角度,分别阐明理曲。(6分) (4)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不同史观的侧重点不同。如若运用①、④两种史观对洋务运 动作出评价,哪种史观评价较高,哪种史观评价较低?为什么?(4分) 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21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以来留学生情况统计表 阶 段 留学方向和群体 人 数 留学生代表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拓荒阶段 留美幼童学生群 1872年起4批共12人 唐绍仪、詹天佑等 福州船政学堂留欧学生群 1877年起4次共80余人 严复、马建忠等 甲午战争到民国初期:觉醒、救亡、革命阶段 涌向日本留学群 推算当在22000人以上 宋教仁、蒋介石、鲁迅、陈独秀等 留学欧美学生群 到辛亥革命前至少600人左右 孙中山、蔡元培、竺可桢等 民国初期到20世纪20年代末:自由发展阶段 留美学生群 推算人数达5362人 茅以升、闻一多、梁思成等 赴法勤工俭学学生群 共计有1700人以上 周恩来、聂荣臻、邓小平等 留苏的政治家群 总计在1600人左右 刘少奇、邓小平、叶剑英等 留日学生群 当在20000人以上 郭沫若、苏步青、李大钊等 留欧学生群 当在5000人以上 徐悲鸿、李四光、朱德等 ——据周棉著《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形成、发展、影响之分析与今后趋势之展望》 材料二:“……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书,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计,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渐图自强。……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每遇房、虚、昴、星等日,正副二委员传集各童,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至囿于异学”。 ——曾国藩《拟选聪颖子弟赴泰西各国肄业折》 材料三: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声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

文档评论(0)

gualu91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