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专利申请数量升为世界第一 80%都是垃圾?
我国专利申请总量已突破300万件,数量升为世界第一,“为中国专利事业的发展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但与此同时,“问题专利”和“垃圾专利”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甚至有人认为,其数量之多可能占到了所有授权专利的50%,甚至80%以上——
300万专利,多少是“垃圾”?
2006年6月2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布,中国专利申请总量突破300万件,“为中国专利事业的发展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然而与预料相反的是,这一消息似乎并未得到更多的关注。而已长达两年之久的“万艾可”纠纷案倒是始终吸引着各方的眼球:这场纠纷的主角已经从辉瑞与国内12厂家联盟变成了辉瑞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下称“复审委”)。
这已不是复审委第一次站在被告席上了。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马来客曾透露,仅2002年,北京市一中院审理的专利复审委员会作为被告的案件就达161起,而去年这一数字已达265件。
专利有效性遭到质疑,是复审委屡次站上被告席的最大因由。
近年来,随着自主创新的意识渐强及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国内商标注册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一跃而上,很快登上世界第一的位置。但是,核心专利缺失及专利转化率低等问题都使得外界开始质疑,300万专利到底多少真正有效?
“问题专利”和“垃圾专利”有多少—80%还是1%
去年,一桩“竹地毯”官司把竹乡浙江安吉众多生产者告上了法庭,令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世代沿用的编制技术,怎么就忽然把连云港一家公司给“侵权”了。虽然复审委最终作出的审查宣告,原告—连云港某公司的“竹地毯”外观设计专利权全部无效。但这一官司不仅让原告为“维权”而身陷纠纷漩涡,也让安吉的生产商因官司而丧失大量的订单,可谓两败俱伤。
而近期,第98届广交会上轰动一时的数十家玩具老板紧急抢救十二生肖外观设计的案例,更是将专利有效性的质疑推上了高峰。在他们看来,十二生肖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怎么可以被一家企业申请当作外观设计专利呢?
“中国的面条是否也该向意大利通心粉收专利费呢?”面对上述种种看似可笑的专利纠纷,有网友这样讽刺。
而随着无效专利案的频发,一个非官方的词语—“垃圾专利”也开始在坊间流行。
“目前我国‘问题专利’和‘垃圾专利’占所有授权专利的80%以上。”去年11月,在粤闽沿海城市保护知识产权协作会议暨专利执法研讨会上,原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杨金琪道出这样一番话。一石激起千层浪,“垃圾专利”迅速引来各方质疑,并且出现“50%”及“80%”等不同版本。
“‘我国垃圾专利比重超过50%’这样的消息,是严重违背事实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对此正式回应说。
据复审委7月27日向《中国经济周刊》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复审委受理无效专利申请总计2087件,相较于2004年增长9.6%,占当年专利申请受理量不到1%。
“这个比例较于专利申请量的增速来说应当并不高。”复审委副主任李永红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个比率与美国、欧盟的数字也较接近。
“不能将被请求无效的专利中请求成立的(即被无效的)比例,作为‘垃圾专利’的比例。” 田力普说。
他表示。被宣告无效的专利中有一大部分属于“问题专利”,不能简单地将“问题专利”等同于“垃圾专利”,二者有本质区别。
“我不同意‘垃圾专利’这一说法,虽然有企业滥用专利,但是这只是个别现象。”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张文日前也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企业与知识产权部门—谁是“垃圾”制造者?
“既然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为专利了,那就应该保证这个专利是有效的,现在复审委又把它推翻,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对于无效专利问题,一位业内人士这样反问道。
和这位业内人士一样,在总结所谓“无效专利”、“垃圾专利”泛滥时,很多人将第一板子就打到了专利授权人——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头上,认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审查专利申请时没有严格把关,才导致大量“垃圾专利”产生。
从网友关于“垃圾专利”的判断来看,很重要的一个标准是指没有任何创新内容的专利,这些所谓的“垃圾专利”主要集中在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两个领域。
“究其原因,‘垃圾专利’的出现是因为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在申请前已是公知公用的东西,当事人将很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司空见惯的东西拿来申请专利。”广州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曾柳权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此前,广州市知识产权局法规处副处长李大文也表示,明知已经公开的东西申请外观设计专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