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杜甫诗歌:人能之极致 一、杜甫生平 字子美,原籍襄阳,京兆杜陵人,因此自称“杜陵布衣”,后移居少陵,又自称“少陵野老”。 奉儒守素的家庭文化:晋朝名将杜预之后,祖父杜审言,初唐著名诗人。 1、35岁之前,读书游历期,早期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20岁起四处漫游,24岁时应举不第; 33岁在洛阳遇到李白,建立千古传颂的友情,同游梁宋遇高适,三人酣饮纵游,不久北上齐鲁《望岳》 2、35至44岁,困守长安期,确立了现实主义倾向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对自己十年长安生活的总结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当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45至48岁,为官及流亡期 安史之乱中落入叛军,有《春望》等 听到肃宗即位,奔赴凤翔,授予左拾遗,著《羌村三首》,《北征》等。 因救房琯,被贬官华州,三吏三别成于此时 4、49岁至去世,漂泊西南期 成都草堂比较安定的生活; 57岁时出川,在岳州、衡州、潭州一带漂泊,死于从潭州赴岳州途中舟上,享年五十九。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早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草堂 二、杜甫诗歌艺术成就 (一) 叙事诗的表现手法 1、通过对典型事例反映社会生活和历史事件,对现实的高度艺术概括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2、诗歌极富形象性,主观爱憎融注客观具体描写中 《羌村三首》其一 3、善于揭示人物复杂心理活动 堪称“诗史” 有史的认识价值,又可弥补史书之缺载 史书只记录事件,杜诗却提供比史书更为广阔、具体、生动的生活画面 以家庭生活、个人遭遇与动乱时代相关联,能从中感受社会面貌和心理状态 史书要求客观冷静的记录历史事件,而杜诗则充溢着强烈的情感 羌村三首其一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躁,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二)语言的运用:概括准确,凝练苍劲、通俗自然、丰富多彩。《登高》 (三)杜诗主体风格是沉郁顿挫 沉郁,作品的思想感情:思想博大而精深,感情悲壮而深沉 顿挫,作品的艺术形式:表达思想感情波澜起伏,回环有力,语意频生逆转 (四)体裁的多样化 中唐元稹:“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 堪称“诗圣”(明代杨慎《词品序》 诗中圣哲 “圣于诗者”, “圣”者,有一技之长而取冠天下 三、杜甫的古体诗和律诗 (一)古体诗 杜甫多用新题歌行写时事,直接开启了中唐和北宋的新乐府创作 长篇古体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 短篇古体如《兵车行》、《丽人行》、“三吏”、“三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谒。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 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 第一段:抒写忧国忧民的怀抱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能结。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踏崖谷滑。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供城阙。① 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舞神仙,烟雾蒙玉质。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②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①统治阶级淫逸生活建筑在剥削压榨劳动人民所创造的财富之上 ②外戚极度奢靡的生活与贫民生活形成苦乐悬殊的鲜明对照 第二段:旅途见闻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 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 行李相攀援,川广不可越!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入门闻号咷,幼子饿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犹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第三段:回家情势及感慨 这首诗标志着作者在安史之乱前思想所达到的高度 石 壕 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看门。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