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 掌握悬浮物的去除以及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以及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和溶解性无机盐类的去除.掌握污水消毒处理,熟练掌握脱氮技术和除磷技术,同步脱氮除磷技术。 1、概述 2、悬浮物的去除 3、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 4、溶解性无机盐的去除 5、污水的消毒处理 6、脱氮技术 7、除磷技术 8、同步脱氮除磷技术 5.1 概述 二级处理出水还含有相当数量的污染物质: BOD5:20-30mg/L; COD:60-100mg/L; SS:20-30mg/L; NH3-N:15-25mg/L; P:6-10mg/L;细菌;重金属。 不能回用,排放水体易导致富营养化。 深度处理的对象和目标 去除水中残存的悬浮物:脱色、除臭,使水得到澄清。 进一步降低BOD5、COD、TOC等指标,使水进一步稳定。 脱氮除磷。 消毒杀菌,去除水中有毒有害物质。 深度处理后用途: 排放有较高经济价值水体及缓流水体在内的任何水体,补充地面水体。 回用农田灌溉、市政杂用。 居民小区中水回用于冲洗厕所。 作为冷却水和工艺用水的补充用水,回用于工业企业。 用于防止地面下沉或海水入侵,回灌地下。 5.2 悬浮物的去除 5.2.1 概述 二级处理后残留的悬浮物:数mm - 10μm的生物絮凝体和未被凝聚的胶体颗粒。 5.2.2 混凝沉淀 污水的深度处理常用的一项技术 去除对象:污水中呈胶体和微小悬浮状态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溶解性物质:砷、汞、氮、磷等。 处理过程:投加混凝剂,经过充分混合反省,使污水中胶体和微小悬浮颗粒物产生凝聚作用,成为颗粒较大,而且易于沉淀的絮凝体(颗粒粒径﹥20μm),再通过沉淀去除。 混合-反应-沉淀 一、混凝过程涉及到三个方面的问题: 水中胶体的性质 混凝剂在水中的水解与形态 胶体与混凝剂的相互作用 (一)、胶体的稳定性 动力学稳定性:布朗运动对抗重力。 聚集稳定性: 胶体带电相斥(憎水性胶体) 水化膜的阻碍(亲水性胶体) 两者之中,聚集稳定性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起关键作用。 (二)、胶体的双电层结构 二、混凝机理 (一)压缩双电层 但该理论不能解释: 1)混凝剂投加过多,混凝效果反而下降; 2)与胶粒带同样电荷的聚合物或高分子混凝效果好。 这些都与胶粒的吸附力有关,绝非只来源于静电力,还来源于范得华力、氢键及共价键力(多出现在有聚合离子或高分子物质存在时)。 (二)吸附-电性中和 这种现象在水处理中出现的较多。 指胶核表面直接吸附带异号电荷的聚合离子、高分子物质、胶粒等,来降低?电位。这一点与第1条机理不同。 在铝盐混凝剂的过程中,水解的多核羟基络合物主要起吸附电性中和作用。在水处理中由水合的Al3+产生的单纯的压缩双电层作用甚微。 (三)吸附架桥 指高分子物质和胶粒,以及胶粒与胶粒之间的架桥 高分子投量过少,不足以形成吸附架桥,但投加过多,会出现“胶体保护”现象。 (四)网捕或卷扫 金属氢氧化物在形成过程中对胶粒的网捕 小胶粒与大矾花发生接触凝聚 ―――澄清池中发生的现象 5.2.3 过滤技术 在污水的深度处理中,最普遍采用的一项技术。 去除对象:残留的生物絮体污泥。 二级处理水过滤处理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不需投加药剂。滤后水SS值可达10mg/L,COD去除率10%~30%。(若去除胶体污染物需投加絮凝剂。) 反冲洗困难。需气水共同反冲洗,使生物絮凝体从滤料表面脱离。 所用滤料应适当加大粒径,加大单位体积滤料的截污量。 5.3 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 在生活污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二级处理后的城市污水中:丹宁、木质素、黑腐酸等难降解的有机物。 去除方法: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 5.3.1活性炭吸附 一、吸附原理 吸附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如果吸附剂与被吸附物质之间是通过分子间引力(即范德华力)而产生吸附,称为物理吸附;如果吸附剂与被吸附物质之间产生化学作用,生成化学键引起吸附,称为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并非不相容的,而且随着条件的变化可以相伴发生,但在一个系统中,可能某一种吸附是主要的。在污水处理中,多数情况下,往往是几种吸附的综合结果。 活性炭的比表面达800~2000m2/g,具有很高的吸附能力。 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与孔隙的构造和分布情况有关。它的孔隙分为三类:小孔—孔径在20? 以下;过渡孔—孔径为20~1000? 。大孔—孔径为lO00? 以上。活性炭的小孔比表面积占总比表面积的95%以上,对吸附量影响最大;过渡孔不仅为吸附质提供扩散通道,而且当吸附质的分子

文档评论(0)

wcuxi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