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樱花史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武大樱花史略 作者:武汉大学历史学院2002级世界史专业硕士生吴骁 上、种植史 樱花是世界著名的花木,在植物学分类上属蔷薇科(Rosaceae)樱属(Cerasus Mill.)①落叶乔木(少数为常绿或灌木),主要产于北温带的中国华南、长江流域、华北、东北以及日本、朝鲜等地。我国是樱花主要原产地之一,早在秦汉时期,樱花栽培已应用于宫苑之中,唐朝时已普遍出现在私家庭园。“樱花”一词,最早见于唐李商隐的诗句:“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以后也有诗人多次提及,如元郭翼有“柳色青堪把,樱花雪未干”,明于若瀛有“三月雨声细,樱花疑杏花”等诗句。而南朝宋时的王僧达、沈约,唐白居易、吴融、萧颖士,前蜀韦庄,宋王安石、何耕,清陈洖子、吴其浚等人的诗文中所提的“樱”,经考证均为樱花而非樱桃。樱花花形美丽,树姿洒脱开展,盛开时如玉树琼花,堆云叠雪,甚是壮观,是优良的园林观赏植物,因此人们常将它种植在建筑物前、草地旁、山坡上、水池边,孤植、群植都很适宜。夏季樱花树枝叶繁茂,绿荫如盖,作为次干车行道或人行道上的行道树也十分美丽得体。樱花还是一种良好的切花,花枝可保持近半个月之久,它的叶也是很受欢迎的食品包装材料。 全世界有50多个野生樱花基本种,中国约占38个之多,其次为日本、朝鲜、缅甸、不丹、锡金等仅产几种,但樱花栽培盛于日本是无疑的。有日本学者认为,“樱花是由于从中国引进梅花时夹带到日本的”,平安时代(1151-1192年),樱花在日本广泛种植,并取代梅花成为日本国代表性的花木。由于樱花开时热烈,落时缤纷,短暂的绚烂之后,便随即结束生命的“壮烈”精神深受日本人的喜爱,他们认为樱花具有高雅、刚劲、清秀质朴和独立的精神,是勤劳、勇敢、智慧的象征,因此,在以后的数百年里,樱花在日本受到广泛重视,乃至被定为“国花”,从而和富士山一样,成为了日本国的象征:“欲问大和魂何在?且看野樱向阳开。”日本人走到哪里,就将樱花种到哪里,并常以此为礼物赠给友邦或友人。如1912年送给美国1870株樱花树,50年代时又曾向缅甸、菲律宾、印度、西班牙、巴西、墨西哥、加拿大等国赠送樱花。早在清朝末年,日本樱花便已传入我国,杭州、青岛的租借地和上海租界内都栽有日本的樱花。日俄战争后,日本人在我国大连、旅顺、沈阳等地都种上了日本的樱花。1929年南京中山陵建成后,日本赠送一批樱花植于梅花山东北坡。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以来,日本政府和民间亦多次以樱花作为礼物赠给中国。 除日本外,世界上很多地方都种有樱花,如英国伦敦的皇家植物园,德国汉堡的天姆树木国,美国农务部和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等。我国各地的园林绿地、厂矿、大专院校等到处都种有樱花,出现了不少著名的赏樱胜地,如北京玉渊潭公园,辽宁旅顺龙王塘水库公园,青岛中山公园,南京中山陵、玄武湖、古林公园,苏州上方山,无锡太湖鼋头渚风景区,杭州太子湾,武汉东湖磨山樱花园,武汉大学校园,昆明圆通山,台湾阿里山等,都是人们踏青赏樱的好去处。 武汉大学的樱花,在全国很有名气。不过,提起武大樱花的来历,这里面还有一段曲折的历史往事,它记载了一段令人辛酸的国耻。 20世纪30年代,初创的国立武汉大学在珞珈山大兴土木,辟山建校,逐渐将这片原本乱石丛生、坟冢遍地的荒山野岭,变成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校园。经过9年的植树造林,珞珈山林木葱茏,花丛掩映,成为华中最好的植物园,被郭沫若盛赞为武汉三镇的“物外桃源”。然而,正当武大的发展势头蒸蒸日上之时,日寇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节节败退,半壁河山很快沦于敌手。至1938年初,武汉形势吃紧,武汉大学亦是岌岌可危。这时,郭沫若来到武汉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并于4月底住进了珞珈山。而在此时,为了躲避战火,武大正在举校西迁到他的家乡——四川乐山。10月底,武汉三镇沦陷,武大珞珈山校园亦遭日军侵占。 后来,郭沫若在其回忆录《洪波曲》中写道: “在这大学区域还有最好的防空设备,有因山凿成的防空洞,既深且大,也有高射炮阵地环列在四周。但却不曾遭受过一次轰炸。敌人是应该知道这儿是做着军官训练团的,有高级的人员集中着,但它却从不曾投过一次弹,尽管对于武昌城是炸得那样频繁,而每次敌机的航路又都要经过这大学区的上空。 “我们在当时是作着这样的揣测:无疑敌人是爱惜这个地方,想完整地保留下来让自己来享福。 “这揣测,后来是猜中了。敌人占领了武汉之后,把大学区作为了它的司令部。” 而事实也正是如此,1938年10月24日,在日军攻占武汉前夜,九江的日寇华中派遣军前方指挥所畑俊六(甲级战犯,战后被判处死刑)向所属部队下达了进占武汉及入城后的注意事项,其中第11项规定:“须保护汉口、汉阳、武昌的建筑物、庙宇、大学、图书馆、博物馆(见附表所列)。”在这张附表中,“武汉大学”的名字赫然入列。第12项又指出:“武汉有各国租界及使馆,本军一

文档评论(0)

tiang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