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堂蒜薹之歌》俗语翻译研究
摘 要:俗语大都是劳动人民在自身的劳动和生活中创造出来,是约定俗成,广泛流行的形象精炼的语言形式。俗语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朗朗上口,饱含着人民群众的生活经验和智慧,许多作家对俗语非常钟爱,常常在作品中巧妙灵活的运用俗语,使作品充满生趣活泼的生活气息。优秀的本土作家莫言,在其作品中大量运用生动形象的俗语,刻画鲜活的农民形象,展现多样的农民生活,在世界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本文以《天堂蒜薹之歌》英译本中的俗语翻译为例,探讨了俗语的概念,俗语的文学价值,俗语翻译的价值,并对葛浩文在《天堂蒜薹之歌》俗语翻译中运用的策略和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俗语翻译;农民形象;天堂蒜薹之歌;翻译策略
一、引言
俗语是指约定俗成,广泛流行,且形象精练的语句,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在自身的劳动和生活中创造出来的。虽然在大多数文学作品中,都讲求语言的典雅优美,含蓄雅致,表现出文学语言高于生活的一面,但是在描写劳动人民生活实际,精神状态方面,实实在在扎根于群众生活,人们口耳相传的语言――俗语则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二、文献综述
1、俗语的概念
“俗语”一词,始见于中国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附褚少孙补写的《西门豹治邺》一文:“民人俗语日:‘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这里的“俗语”一词,是指民间流传的说法。
现在一般认为,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从广义来看,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引注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但不包括方言词、俗语词、书面语中的成语,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从狭义来看,俗语是具有自己特点的语类之一,不同于谚语、歇后语,但一些俗语介乎几者之间。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连。
2、俗语的文学价值
俗语大多数是群众在生活中创造流传下来的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定型语句,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形式。从中可以看出,俗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意义也基本稳定,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从小耳闻目染,很多俗语已经渗透到我们的血液,成为我们思考的“定式”。因此,在文学作品中运用俗语,首先可以引起作者与读者的共鸣,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读者对作品中的人物、事件会有深层的把握和理解。其次,在文学作品中运用俗语,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可读性,因为这些语言都是从人民群众的生活中采集而来,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丰富的感染力。
3、俗语翻译价值
在文学作品中,俗语是原语作品中的重要内容,虽然所占篇幅不大,但是所起到的作用却不容忽视。一方面,俗语产生于原语文化,在本国文化中是口口相诵流传下来的,是代代相继留存下来的,在文学作品中出现,也自然而然能为本土读者所接受、所理解,并不需要多余的解释;而另一方面,中国文化要传播出去,要展现中国最淳朴的文化,就离不开对俗语的翻译和传播,对于外国读者,这些俗语大都是陌生的,或者是其中的象征意义,或者是对比意义,讽刺意义等等,怎样翻译才能为外国读者所接受、所理解,就显得十分重要。俗语翻译的效果好,文化的韵味就足,就越有中国味,越能传达中国文化独特的魅力。因此,俗语翻译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价值,不仅是对文学作品本身的价值,还有对中国文化传播的价值,必须对俗语翻译进行研究和探讨。
三、《天堂蒜薹之歌》俗语翻译分析
《天堂蒜薹之歌》是莫言1988年创作的一部体现中国作家良知、反映弱势群体生存状态的长篇小说。小说取材真实,人物饱满,生动形象地讲述了天堂县农民在县政府的号召下,大量种植蒜薹却滞销的故事,在这一背景下农民群众和政府官员的矛盾冲突加大,在这场激烈的抗议与镇压的较量中,弱势的农民、强势的官员、专横的警察等形象都生动鲜活起来,故事就在他们的对话、行动、表情、态度中层层推进,最终天堂蒜薹事件落下帷幕。其中在人物的对话中夹杂着大量俗语,对于作品翻译来说,俗语翻译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整部作品的文学价值和传播价值。葛浩文在英译本中对作品中俗语的翻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值得我们对此加以研究。
你的小模样长得这么强,嫁给刘胜利,好比鲜花插在牛粪上,又好比花蝴蝶嫁给屎壳郎。
Shes too good for someone like Liu Shengli.Marring him would be like planting a flower in a pile of cow dung.
在这句话中,“鲜花插在牛粪上”就是家喻户晓的一个俗语,指的是年轻漂亮的姑娘嫁给了各方面条件都很差劲的丈夫,通常表示惋惜、叹息的情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化学与能源 化学与常规能源.ppt.ppt VIP
- 4-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上海市各区语文二模题目分类-说明文阅读-答案.docx VIP
- 材料销售挂靠协议书.docx VIP
- DBJ_T03-113-2019:岩土工程勘察规范.pdf VIP
- 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每节课(分层作业)汇编(含四套题).doc VIP
- 韩国电影幻灯片.ppt VIP
- 02s404防水套管图集.docx VIP
- 一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个案护理课件.pptx VIP
- 2007维拉克斯 3.8 维修手册.pdf VIP
- [山东]社区服务中心深基坑施工组织设计(土钉墙)15984.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