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核心的形成(下).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核心的形成(下)   商王朝的同心圆布局   商王国疆域,已经超越了黄河中游,也代表了后世“中原”观念的范围。商王国的统治,并不是直接的治理各地。首都称为“大邑商”,在首都的外围,许多子姓的王族――所谓“多子族”,拱卫都邑。有的王后也自己率领部下,居住在都城四周的某一处。这种安置,其实和草原上游牧民族,如蒙古的“斡尔朵”,相当类似。在其四周则有商人的城邑,由王国的使者监督;再外面,则是商人友邦;最外圈,却是一些称为“方”的族群国家,例如,土方、人方等等。   这一个同心圆的布局,在中国历史上,就成为一个模式,所谓“内服”、“外服”、“五服”、“九服”等。商代的一些友邦,有些是远处遥奉商人的号令。董作宾先生从商人卜辞资料,重建商王远征人方的事迹。人方地处在今天徐、淮一带,商王曾经率领军队,在人方巡视,行程中间没有战争,处处得到招待,这就是以武力确立自己的霸权。至于“鬼方”,则是经常和商人对抗的敌人,鬼方所在,可能是今天的山西境内。商人抵抗鬼方,动员的武力常常一次以五千人为单位,不断增兵,可见战争规模不算小。远在关中的西周,本来也不过是一个奉商人号令的小国,称商人为“大邦”,足见商王国力量的强大。   在殷商后期首都安阳遗址,考古学家找到大量文字资料。这些称为“卜辞”的文字,已是字形、语法都很成熟的书写工具。至今我们还没有在别的中国古代文化遗址找到更早的复杂书写系统。仅仅这一成就,使商人拥有管理大型政治共同体的工具,也使商文化具有涵化其他同时代文化的重要资源。后来,西周的力量,足够威胁商人,且结合了商人北面和西面以及西南面的一些部族,所谓“三分天下有其二”,终于代替殷商成为当时中国的领主。周人能够接续商人成为中原之主,也因为他们继承了商人拥有的文化资源。   周王朝的封建网络   周人本是居住在陕北、晋西的族群,毗邻河套,原本务农,但在天气寒冷时期,也曾经依靠牧养维生。后来,他们又从原居地,沿泾水南迁“周原”,后世称为关中的黄土高原。姬姓的周人,与西邻姜姓族群密切合作,发展为中原以西的盛国。周人自居为商王国的附从,经过三代的经营,才有挑战商王国的力量,逐渐发展,终于取得中原的主权。在牧野之战后,周人考虑建都的地方,在“大邑商”的观念之外,又提出另外一个观念。他们将嵩山称作“天室”,而认定中原为“天地之中”――这是“中原”观念的具体落实。于是,周人的首都放在自己老家关中,而在殷商地区的雒邑,建立了成周,作为统治东方的都邑。宗周和成周,两都并立,构成了周人政权椭圆形疆域的双中心,彼此相依,互为唇齿。周武王的弟弟周公,当时周邦实质的统治者,就经常带着他的幕僚往返于两地之间。   周人在全国建立了绵密的封建网络,每一个封国,不是亲戚,就是子弟,而且鼓励周人子弟和外姓通婚,使得所有封君,都成为周人的亲属。更重要者,根据考古获得的分封“宜侯”铭文和《左传》分封唐叔于晋的记载,每一个封君在前往封地时,必定率领周人的部队、投降的商人部队,加上周人的一些专业工匠和技术人员共同建国。在这都城之外的当地土著,和在城里居住的那些封君带来的族群虽然分两种类型,却设立了共存的机制。例如,统治者的奉祀处,称为“王社”,而当地人也有奉祀自己祖先的“社”。武王的弱弟唐叔就封山西建立晋国,接受的指令:必须尊重当地夏人的文化传统和土著戎人的风俗习惯。周公儿子伯禽分封鲁国,那是奄人的居地。鲁国就有鲁国的“社”,与“奄社”并存。孔子的祖先,来自商王国旧地的宋国,迁徙鲁地;他就自居为处于“两社之间”。   周封建诸国,都有都邑,居住城内的国人和城外的野人并没有文化的高低,只是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稍加区别。因此,周人封建系统,等于庞大的网络,将所有的族群都笼罩在内,不排斥外人。周人实行外婚制,与外人通婚,长期共存,逐渐结合为一体。   周王号令所及,疆域又大于商代,西起关中的宗周,王畿之内,还有诸侯的封邑,包括同姓与异姓;另有一些原居族群及陆续从外面渗透进入周土的族群。后者颇有自称王号的小国。东方的中原,分别由姬姓和姜姓子弟分封建国,其封疆之内,已如前述,各自安排为多族群的混合体。   从中原扩展,周人又东向推进到山东半岛,由姜姓首领“姜太公”(姜尚)的长子建立齐国,负责东进。自此北上,则由姬姓重臣召公一族,追赶商人退回渤海故地的余部,在今日北京附近建立燕国,负责绥靖北路。沿着太行东麓,又有姬姓的卫、邢诸国,与东都成周四面诸国呼应。沿着黄河两岸,北岸的晋国与南岸的虢国,夹岸拱卫两都之间的通道。   在如此布局中,每一个延边或前哨的封国,无不负有融合异族的任务。晋国奉命安抚夏人和戎族,已如前述。燕国的考古遗址,处处显示周文化与当地土著及北方山戎族群的混合。汉水和淮水流域的封国是成串安置在中原的南方前哨。他们分别与当地土著混合,考古遗址中,常见不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