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13.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导学案(教师版) 课 题:《前方》 时间 班级 姓名 一、基础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迁徙(  )  袭击(  ) 按捺不住(  )憔悴(  ) 惶惑(  ) 温馨(  ) 水中之屑(  )抛锚(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予以改正。 焦燥(  )  篇副(  )  磐香(  )巅簸(  ) 陡鞘(  ) 山涯(  ) 3.成语积累。 (1)心里急躁,克制不住。指激动、愤怒等感情无法抑制。(    ) (2)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力。多用于形容阅读诗歌、戏曲、音乐、小说等时的忘我的精神状态。(    ) 3 4.文学常识。 曹文轩,1954年生,江苏盐城人。现任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长篇儿童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课文探究导引: 1.文中表明作者立意的一句话是什么?作者又是如何围绕它展开叙述的? 1答案:提示:“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特点反弹琵琶)(第2段) 第3段:人类祖先在没有“家的意识和家的形式之前”就在无休止地迁徙。 第4段:写人类有了家后远行的欲望没有寂灭。 第5段:交代人类离家远行的原因之一:外面世界的诱惑。 第6段:交代人类离家远行的原因之二:出自无奈(“家容不得他”或“他容不得家”)。 第7段:交代人类离家远行的原因之三:理想的诱惑,点出了“前方”,前方在这儿更多的不是空间上的概念,而是理想的召唤。 第8段:回到摄影作品上来。由“前方”到“路”到“汽车”,完成了从联想到摄影作品的思维过程。 2.从哪几段开始,作者转入对人生的思考? 2.答案:提示:9—11段。 第9段由“路”着手,着眼于“路”与“家”和“前方”的关系,日常的生活场景转入对人生(命运与内心世界)的思考。 第10段:论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第11段:论述人处于走向前方与惦念家乡的矛盾中。(“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离乡与思乡似乎是个永恒的矛盾,谈谈你的看法。) 3.文章第1段和最后一段的关系如何? 3.答案:提示:第1段由摄影作品入手,猜测画面上人物的目的,说明“归家”和“远行”都是“在路上”,都与离家有关。结尾再次猜测摄影作品“前方”中人们的命运,扣住文章的写作缘由。首尾呼应,从浅层次的生活经历入手,上升到深层次的人生哲理的发问。 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教案 课时编号:019 课题:《前方》 第一课时 主备人: 备课时间:2010年9月29号 使用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摄影散文的一些特点,体会联想这一创作手法的具体运用。 2、与文本直接对话,加以评点,了解人类的“精神家园”。 3、自主学习,反复阅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 教学重点 1、体会联想这一创作手法的具体运用。 2、加强学生与文本对话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1、了解虚实结合的写法和本文反弹琵琶的写法。 学法指导 研读法:自主学习,反复研读,思考探究。 教 学 过 程 个人复备 一 、导入: 印度和我们中国一样是一个人口大国,流动人口非常多。一位印度摄影师拍摄了这幅照片题目就叫《前方》。请大家认真看这幅照片,你看到了什么?由这幅照片你又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来说一下。(请生自由发言) 曹文轩看到这幅画面后也想到了很多,于是他就写了《前方》这篇文章。(写出课题) 这篇文章是一种新兴的文体,称之为“摄影散文”。所谓“摄影散文”,顾名思义,一摄影二散文。它兼有摄影和散文两大优势。我们知道,摄影最大的优势就是视觉上的直观性,具有冲击力,而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由,可以自由地展开联想。所以摄影散文就把两者的长处有机地结合起来,两者融为一体。《前方》就是这样一篇“摄影散文”。 二、检查预习: 1、让学生先交流预习感受及见解,重点是“导学案”上的内容,然后教师分别让多名学生说说自己预习的情况。 2、教师可补充: ①简介作者 :曹文轩,生于1954年,江苏盐城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在台湾出版的书累计已达15本,他的创作已成为台湾许多高校中文系研究生的学术论文题目。《红瓦》《草房子》以及一些短篇小说被分别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曹文轩反对文学过多的贴近生活,力图表现生活纯净的美。他创作的倾向就是对人类精神家园的构建。那么,在

文档评论(0)

441118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