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乳化剂 单体 引发剂 少量在水相中 大部分在水中 大部分形成胶束 小部分增溶胶束内 部分吸附于单体液滴 大部分在单体液滴内 大量引发剂,有初级自由基,但单体极少。 引发剂是水溶性,难以进入油性单体。单体液滴体积大比表面小。 是油溶性单体和水溶性引发剂相遇的场所; 胶束内[M]很高,比表面大,自由基易扩散进入,引发聚合的场所。 1.聚合场所 水相中? 单体液滴? 胶 束? 胶束是进行聚合的主要场所。 乳胶粒:胶束内的单体进行聚合反应后的胶束。 成核:形成乳胶粒的过程,称为成核。 水相中产生自由基,自由基由水相扩散进入胶束,在胶束中引发增长,形成聚合物乳胶粒的过程。 大多为油溶性单体。 水相中产生的自由基引发溶于水中的单体进行增长,形成短链自由基后,在水相中沉淀出来,沉淀粒子从水相和单体液滴上吸附了乳化剂分子而稳定,接着又扩散入单体,形成和胶束成核过程同样的乳胶粒子,这一过程叫均相成核。 2.成核机理 胶束成核(micellar nucleation) 均相成核(homogeneous nucleation) 根据乳胶粒的数目和单体液滴(monomer droplet)是否存在,分为三个阶段。 3.聚合过程 第一阶段—成核期: 乳胶粒生成期,从开始引发到胶束消失为止。 C=2~15% 单体液滴 水相 乳胶粒 液滴、胶束、乳胶粒三种粒子, 乳胶粒数增加,单体液滴数不变,但体积不断缩小。 聚合速率不断增加。 单体的传送: 第二阶段-恒速期:自胶束消失开始,到单体液滴消失为止。C=20~50% 第三阶段-降速期:单体液滴消失后,直到单体完全转化。 乳胶粒和单体液滴两种粒子。 乳胶粒数恒定,乳胶粒内单体浓度[M]恒定。 聚合速率恒定。 乳胶粒内单体浓度[M]下降 聚合速率下降。 只有乳胶粒一种粒子。 第Ⅰ阶段:单体液滴,乳胶束及乳胶粒子; 第Ⅱ阶段:胶束消失,含乳胶粒及单体液滴; 第Ⅲ阶段:单体液滴消失,乳胶粒体积不断增大。 乳液聚合阶段示意图 ●—单体分子, ○—乳化剂分子, ~~聚合物 PVC的乳液聚合 乳液法PVC早在廿世纪30年代就已经工业化,比悬浮法早20年; 悬浮法树脂的电性能、机械性能和透明性都高于乳液法。乳液法工艺简单,投资少,主要作为糊树脂用于人造革、汽车电池板等。 PVC的聚合方法: 本体聚合: ~10% 溶液聚合: 很少 悬浮聚合: ~80% 乳液聚合: ~10% 三. 聚合动力学 当第一个自由基进入胶束时,发生引发、增长,形成乳胶粒。 第二个自由基进入后,即发生链终止。 一乳胶粒内的平均自由基数 。 [M]:乳胶粒子中单体浓度。mol/dm3。 当 =1/2时: N:恒速率阶段乳胶粒浓度,单位:个/cm3; NA:阿佛加德罗常数。 聚合速率方程: 1. 聚合速率─恒速率阶段 对一个乳胶粒,引发速率ri和增长速率rp分别为: 平均聚合度: ρ:自由基生成速率或体系中总的引发速率,个/ml.s。 2. 聚合度 u:聚合物乳胶粒体积增加速率; k:常数,其值为0.37~0.53; asS是乳化剂总的表面积。as是一个乳化剂分子的表面积,S是体系中乳化剂的总浓度。 3.乳胶粒数N 在恒定的引发速率下,增加乳化剂浓度以增加乳胶粒数,可同时提高聚合速率与分子量。 四. 乳液聚合的进展(development of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 反相乳液聚合(invers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油相为连续相,单体是水溶性,即W/O(油包水)。 核壳乳液聚合(core-shell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先后加入两种不同单体进行聚合形成核壳结构的乳胶粒。 无皂乳液聚合(non-soap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不加乳化剂,乳胶粒径单分散性好。 种子聚合(seminal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将事先合成的少量种子乳液加入到正式的乳液聚合配方中, 可以起到增大粒径和粒子均匀的作用。 乳液定向聚合(stereoregular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乳液辐射聚合(radiant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分散聚合(decentralization polymerization) 单体和引发剂溶于有机溶剂,但聚合物不溶于溶剂。 微乳液聚合 通常情况下,核-壳复合高分子乳液粒子,总是设计成核层为主质聚合物,壳层为软质聚合物的结构形式。如为了提高丙烯酸乙酯-丙烯酸(AA)共聚乳液的离子型交联薄膜的机械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6高考数学一轮复习:集合(练习)(试卷版)原卷+答案详解.pdf VIP
- NBT 32032-2016 光伏发电站逆变器效率检测技术要求.pdf VIP
- NB∕T 32033-2016光伏发电站逆变器电磁兼容性检测技术要求.pdf VIP
- NBT 32039-2017 光伏发电工程安全预评价规程.pdf VIP
- 能源行业标准 NBT 32040-2017 光伏发电工程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设计规范.pdf VIP
- 高一预习强化2 不等式恒成立、能成立问题-初升高数学暑假专项提升(人教版).pdf VIP
- NBT 32041-2018 光伏发电站设备后评价规程.pdf VIP
- NB∕T 32043-2018 光伏发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pdf VIP
- NBT 32044-2018 光伏发电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1)(标准规范).pdf VIP
- NBT 32046-2018 光伏发电工程规划报告编制.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