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玄学与.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魏晋玄学 1、“玄学”的含义 (1)本义:玄学,又称形而上学,其对象为超物理的或超经验的某些事物,如深奥难懂的哲学科学都可以称之为玄学。 (2)玄学,特指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特指魏晋玄学。 二、魏晋风度 1、含义: 指在魏晋玄学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人生观,它影响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作为一种文人的心态和时代的精神来看待。 * * 第八讲 魏晋玄学与魏晋风度 “玄”这一概念,最早见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王弼《老子指略》说:“玄,谓之深者也”。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 魏晋人注重《老子》、《庄子》和《易经》,称之为“三玄”。 2、魏晋玄学产生的背景 (1)儒学,特别是儒家今文经学陷入困境,遭到理论上的批判和现实中的打击,走向了衰落,这为玄学的产生、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 (2)黄老思想的延续与进一步发展,推动了玄学的产生,为玄学提供了除儒学而外的另一种理论基础。 (3)士族门阀制度森严,使下层读书人无法进入更高的统治阶层,读书人入仕无望,转而从老庄思想中寻求安慰,这为玄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土壤。 (4)更迭变幻的政权,动荡不安的社会,以及统治者自身所作所为对他们所倡导的名教的践踏,使统治集团本身也需要玄学的一些理论。 A、统治者本身对他们所倡导的“忠君”“孝亲”等名教思想的践踏,使他们也需要一种哲学,来替自己的行为注解。 B、在更迭变幻的政权中,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大臣贵族之间争权夺利,互相倾轧,就是士族阶层的知识分子也随时都有杀身之祸,他们也希望在玄学中得到精神的解脱,减轻压力。 C、士族上层也需要用玄学来替自己荒淫腐化的生活作掩饰。 3、魏晋玄学的发展阶段 魏晋玄学的发展阶段存在多种说法,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正始时期(240-249年) “正始”指240年—249年四月,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君主魏齐王曹芳的第一个年号,共计10年。 正始时期玄学的典型代表人物: A、王弼(226-249年) :少有才能,“好老氏,通辩能言”,有著作《老子道德经注》、《周易注》、《老子指略例》 等。 王弼与裴徽谈论: 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不说也。老子是有者也,故恒言无所不足。 B、何晏(193-249年),字平叔,其主要著作有《道德论》﹑《无名论》﹑《无为论》﹑《论语集解》等 (2)竹林时期:代表人物为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和阮籍。 A、嵇康 (224-263),字叔夜,祖籍会稽(今浙江绍兴。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著名的诗人与音乐家。 B、阮籍(210~263) ,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3)元康时期(291年-299年,是西晋晋惠帝司马衷的年号,共计9年 ):玄学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代表人物为郭象、裴頠。 A、郭象(约252~312) ,河南洛阳人 ,著作主要有《庄子注》。 B、裴頠 (267~300),字逸民。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著作有《崇有论》。 (4)东晋时期:代表人物为僧肇。 4、魏晋玄学的内容 (1)本末有无的关系问题 “本末有无”是魏晋玄学思想中,最根本要辨明的问题,在哲学中属于形上之学,涉及存有论和宇宙论的问题。 A、贵无论 王弼持“贵无论” 。 “无”,是宇宙万事万物存在的根源和本体;所谓“有”,则是宇宙万事万物的具体存在,包括一切人类社会的典章制度。 无是“体”,有是“用”;无是“本”,有是“末”。 B、崇有论——有自生说 裴頠不同意“贵无论”, 他认为世界的根本是“有”,而不是虚无。他排斥无作为万物本体的永恒和绝对性,肯定“有自生”,认为无不能生有。 C、独化说 郭象认为无不能生有,万物都是无待而独化的,即是自化的。 (2)自然与名教的关系问题 :儒家礼教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宇宙本体,世界本源,宇宙万物本来的样子。 名教:人们之造作,是为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设的种种等级与教化的总称,也可迳直指“礼教”。 A、名教出于自然(何晏、王弼) 王弼认为:自然是名教之本,名教是自然的必然表现;自然与名教是统一的,两者并不矛盾;名教本于自然,是自然本体的表现,而本体便是“无” 。 B、越名教而任自然 (阮籍、嵇康 ) 嵇康认为六经、礼法、名教束缚人性,与人的本性相对立。 他否认“六经为太阳,不学为长夜”,坚决反对“立六经以为准”、“以周、孔为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