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霞浦隧道施工组织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1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霞浦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1.编制依据 ⑴新建铁路温福线(福建段)站前工程《招标文件》与Ⅱ标段《投标文件》; ⑵现有的施工图; ⑶施工图纸指定的专线图集、新版的技术指南、国家和铁道部现行施工技术规范、规程及标准; ⑷进场施工队伍情况和集团公司拟投入的机械设备情况; ⑸进场以来所收集的现场条件和施工环境资料; ⑹近期提出的各种合理化建议; ⑺近年来类似铁路工程的施工管理经验。 2.霞浦隧道地形地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隧道处于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区内山势绵延起伏,峰峦叠嶂,海拔高度30~460m,相对高差100~300m,自然坡度25°~35°,局部可达40°~50°。东部山坡较和缓,山顶浑圆,属花岗岩剥蚀地貌,区内冲沟较发育,多为旱沟,平时无水;其中溪边茶场一带受霞浦岩体、燕山晚第二、第三次侵入岩体接触带及霞浦岩体与侏罗系南园组第二段地层接触、挤压影响,形成了剥蚀洼地并发育小型河流。西部山体坡面较陡,沟谷深切,呈“V”字形,为凝灰岩、凝灰熔岩剥蚀地貌,且沟内大多有水,但水量平时较小。 区内有燕山晚期第二次侵入的霞浦岩体(花岗岩、钾长花岗岩)、侏罗系南园组第二段一套巨厚的酸性火山喷出岩、南园组第三段一套中性~酸性火山喷出岩、侏罗系小溪组下段一套酸性火山碎屑岩夹火山碎屑沉积岩。第四系残坡积层广泛分布在缓坡、垄岗地段,冲洪积层主要零星分布在沟谷洼地中。 隧道在区域上处于福鼎~霞浦断裂带与管阳断裂带间,经过多种方法探查,隧道测区未发现区域性大断裂,但测区仍存在一定规模的断层和节理密集带,与隧道施工有关的主要有花岗岩与凝灰熔岩接触带、F1~F5断层及若干个节理密集带,分述如下: ⑴F1断层 分布里程DK164+380附近,与线路小角度相交,断层错断山体,地表形成冲沟,断层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南,推测产状170°~180°∠55°~60°,判断为压扭性断层,断层带及影响带宽约25~30m,地震波速3.16km/s,因隧道与断层带小角度相交,对线路影响范围约70~90m,隧道洞身处构造裂隙水较丰富。 ⑵F2断层 分布里程DK160+080附近,走向约35°,倾向南东,倾角60°~65°,为压扭性断层,断层带宽度10~15m,地震波速3.33km/s,断层对隧道影响范围约70m,抽水试验表明地下水丰富。 ⑶F3断层 分布里程DK157+820附近,为细粒花岗岩与中、粗粒花岗闪长岩接触带附近,隧道中线附近断层产状45°∠72°,断层影响带内岩体贯穿性微张节理密集,岩体破碎,断层及节理密集带对隧道影响范围约30m,地震波速2.81km/s。 ⑷F4断层 分布里程DK162+400附近,为侏罗系南园组第三段凝灰熔岩、晶屑凝灰岩,凝灰结构,块状构造。该断层属压扭性断层,隧道中线附近断层产状30°~35°∠65°~70°,地震波速3.1~3.3km/s。 ⑸F5断层 分布里程DK166+400附近,为南园组第三段晶屑凝灰岩、凝灰熔岩、英安岩,凝灰结构,块状构造。该断层属压扭性断层,断层产状150°∠75°~80°,地震波速2.83km/s。 ⑹DK155+620节理裂隙带 位于隧道进口附近,节理密集带地表影响宽度约10m,节理密集,节理产状270°∠40°,受其影响,附近岩体完整性差,隧道洞身埋深约50m,地下水沿破碎带下渗对洞身不利。 ⑺花岗闪长岩与凝灰熔岩接触带 二种岩层在DK159+600附近接触,在地貌上表现为沟谷,谷地内常年有水,但平时水量不大。接触面呈舒状,主体产状150°∠40°,接触带附近岩体破碎,风化程度深,影响范围约在左线DK159+470~+520,地震波速3.13km/s,地下水沿接触带发育。 ⑻石英正长斑岩侵入侏罗系南园组接触带 DK161+240、DK161+560附近为石英正长斑岩侵入接触界线,石英正长斑岩沿早期北东向区域性断裂在七宝洋水库附近侵入,侵入体内亦有小断层和节理密集带,两侧接触带岩体受动力变质作用明显,节理密集,岩性破碎,节理间距0.1m左右,多为微张节理,在接触带附近南园组凝灰熔岩、熔结凝灰岩与石英正长斑岩相互穿插,岩体完整性差,在地貌上表现为丘间谷地,沟谷通向七宝洋水库。接触带浅震纵波波速3.0km/s。 隧道穿越多处富水断层和侵入岩形成的剥蚀洼地,地下水较发育,对隧道施工有较大影响的富水构造带如下: ⑴DK157+800~DK159+600段,燕山晚期第二次、第三次侵入岩接触带和燕山晚期第二次侵入岩与侏罗系南园组第二段地层接触带之间,受两次构造挤压,地层完整性差,地表分化层厚20~50m的剥蚀洼地,汇水地貌,长3.5km,宽200~800m,局部发育小断层,预测最大涌水量达1500m3/d左右。 ⑵DK159+600~DK160+100段,受F2断层以及花岗闪长岩与凝灰熔岩接触带影响,岩体破碎,地表为冲沟及

文档评论(0)

wuail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