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棠——苏轼常见诗歌类别 古诗歌内容广泛,了解一些常见的诗歌类别,会对我们鉴赏诗歌有很大帮助.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别,从不同的鉴赏角度和方法入手进行鉴赏. 1.写景抒情类——品味意境,揣摩感情 2.送别友人类——分析情景,理解情感 3.边塞诗——揣摩语气,品味内容 4.托物寄兴——辨物明志,把握主旨 5.思乡怀人——领悟意象,理解感情 6.忧国忧民——知人论世,领悟情感 7.咏物抒怀——体察物态,品味寄托一花一草皆关情 —咏物抒怀诗咏物抒怀名句咏物诗《墨梅》 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何谓咏物抒怀诗? 所谓咏物抒怀诗,就是诗人在自然中、生活中得到感染与启迪,将自己的感情凝注于所咏之“物”或所叙之“事”,抒发思想感情,寄寓襟怀抱负的诗歌。咏物诗特点归纳: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神似”。3.表达方式:托物言志,托物抒情。或流露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解,或隐含生活的道理或抒发某种情感。 4.写作技巧:象征;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比喻、拟人、对比等。咏物抒怀诗鉴赏方法 1、体察物态。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2、品味寄托。知人论世,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3、明辨技巧。体会诗人艺术手法的高妙。海棠唯恐夜深花睡去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写作背景 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前两句写环境,后两句写爱花心事。题为“海棠”,而起笔却对海棠不做描绘,这是一处曲笔。指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故作曲笔苏轼与海棠 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之一的《黄州寒食帖》,是苏东坡写的一首诗:“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燕支雪其实就是胭脂雪。在苏东坡眼里,海棠花就像雪上搽了胭脂那样美丽,于是就给它起了一个这样富有诗意的名字。 全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清代诗人查慎行说:“此诗极为俗口所赏,然非先生老境。”写此诗时,诗人虽已过不惑之年,但此诗却没有给人以颓唐、萎靡之气,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我们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达观、潇洒的胸襟。 译文 在淡淡的月光下,春风轻轻的,花香弥漫的雾气中,月亮在不经意中转过了厅廊。我恐怕夜深时分花儿就凋谢了,于是燃起高高的烛火以观赏这海棠花的娇艳风姿。 这首诗还可以这样解释: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凋谢,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1)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作答(4分) 烘托渲染了一种空蒙迷离的境界和气氛。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独的心理。(2)古人对于后两句有“造语之奇,构思之巧”的评价,请结合诗句试作赏析。(4分)“造句之奇”“奇”在诗人以花拟人。在诗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唾去,因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构思之巧”“巧”在化用了李商隐的“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照残酒”却又无斧凿之迹。 (3)诗人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拟人花睡去 采用 的手法。以“ ”将人格化。由写海棠花的 ,引出人花对话,唯恐花睡去,表达了 之情,实际上是慨叹 的主旨。爱花惜花高洁柔美良辰易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