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学教案云南省弥勒县庆来中学2011-2012学年生物必修3 第三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课件)课件.ppt

人教版教学教案云南省弥勒县庆来中学2011-2012学年生物必修3 第三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课件)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淋巴细胞上的抗体是如何产生的? 克隆选择学说 淋巴细胞拥有一整库预先设计好的抗体,抗原从中选择最匹配的抗体。抗原与抗体结合后,激活带相应抗体的细胞大量增殖克隆。 淋巴细胞内有关基因随即重新组合的结果。各种淋巴细胞内的基因都是相同的,其中包括为抗原受体编码的基因,在细胞成熟过程中,基因重新组合,但对于一个淋巴细胞来说只产生一种基因,编码出一个抗原受体,识别一种抗原。 Frank Burnet 1900--1990 Nobel Prize 1960 克隆选择学说 :对抗原A 特异的 T / B 细胞克隆 抗原A 克隆选择学说 延迟相 超敏反应 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指已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同一抗原,造成机体生理功能紊乱和组织损伤,又称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 变应原(allergen):指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 自身免疫病 一、自身免疫 自身耐受(self-tolerance):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免疫系统对外来抗原物质产生特异免疫应答,而对自身抗原物质不产生免疫应答或只产生极微弱的应答反应。 自身免疫(autoimmunity):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产生免疫应答的现象。 自身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因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而导致的疾病状态。 1、自身免疫病的基本特征 ①患者外周血中可以检出高价的自身抗体和(或)针对自身抗原的致敏淋巴细胞。 ②有关的组织、器官出现免疫性损伤和相应的功能障碍,受累的范围主要是自身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所针对抗原的发布部位。 ③常可通过动物实验复制出自身免疫疾病的动物模型,将患病动物或病人的血清或致敏淋巴细胞转移给正常的动物,可引起后者发病。 ④大多数自身免疫疾病的原发病因至今尚不清楚。 ⑤多数自身免疫疾病呈现反复发作和慢性迁延的临床过程,其病情与自身免疫反应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呈平行关系。 ⑥患者以女性多见,发病率随年龄而增高,常呈现遗传倾向性。 ⑦疾病有重叠现象,即一个病人可同时患一种以上的自身免疫病。用免疫抑制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2、自身免疫病的分类 器官特异性 非器官特异性 桥本甲状腺炎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重症肌无力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 高渗性脱水 特发性粒细胞减少症 恶性贫血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 溃疡性结肠炎 交感性眼炎 类风湿关节炎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硬皮病 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 多发性肌炎 慢性活动性肝炎 SLE(红斑狼疮 ) 免疫缺陷病 一、免疫缺陷病 1、免疫缺陷病的定义及分类 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IDD):是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因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因素所致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的免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其涉及免疫细胞、免疫分子或信号传导的缺陷。 IDD一般分为两大类:由遗传因素或先天性免疫系统发育不良引起的免疫功能障碍称为原发性(先天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PIDD);由后天因素(如感染、肿瘤、药物等)引起的称为继发性(获得性)免疫缺陷病(second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SIDD)。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2、获得性/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定义 继发性免疫缺陷是指发生在其他疾病基础上或某些理化因素所致的免疫功能障碍。常见的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的因素包括:①营养不良;②感染,如HIV感染所致的艾滋病;③药物,主要是免疫抑制剂及抗癌药物;④肿瘤:恶性肿瘤特别是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此外,手术、创伤、烧伤和脾切除及放射性射线等均可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 (1)流行情况 1981年发现首例AIDS以来,据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计划署和WHO报告,至今全球死亡人数2000万。HIV感染人数超过5000万。目前流行最严重的是非洲撒哈拉南部地区,其次是亚洲。我国自1985内发现第一例AIDS以来,至2001年9月全国共报告HIV感染者28133例,其中患者1208例,死亡641例,而实际感染人数估计超过60万。 (2)病原及传播途径 HIV为球型有包膜逆转录病毒,分HIV-1和HIV-2两型。外层包膜上有gp120和gp41两种糖蛋白,内层衣壳上有内膜蛋白(p17)、衣壳蛋白(p24)等结构蛋白,核心含两条相同的RNA、核衣壳蛋白(p7)核逆转录酶等调控蛋白。该病毒易发生变异,因而易逃避免疫系统的作用。 约95%的AIDS由HIV-1所致。AIDS的传染源是HIV的无症状携带者、AIDS患者。HIV存在于血

文档评论(0)

daoxbivi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