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李可夫同志单行材料扎根红色大地情系农技推广.docVIP

2013李可夫同志单行材料扎根红色大地情系农技推广.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扎根老区大地 情系农技推广 ——记华池县农技中心农技推广研究员李可夫同志 华池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东北部,这里有久远的红色历史、古老的风土人情,也有恶劣的自然条件、落后的基础设施。李可夫,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位平凡的农技干部,他就在这片老区的土壤上,在这块干旱的田野里,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的情怀和梦想…… 坎坷的经历,炼就了他不屈不挠的毅力 李可夫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孩提时代的他缺吃少穿,贫寒窘迫,遭白眼,挨批斗,遭受了一般孩子不能忍受的遭遇。特殊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勤奋好学、百折不挠的精神。学生时代的他只有一个梦想——考学,只有考上学,才能走出大山,走出贫困。1982年是李可夫人生命运的一次转折,他如愿以偿地被甘肃省庆阳地区农业学校农学专业录取。可天不遂人愿,1983年,父亲因病突然去世,抛下了多病的母亲和尚不能挑起重担的他。可生活还要继续,他是母亲的天、母亲的地,他得做一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于是,他在学校刻苦学习,假期拼命干农活,一晃两年的时间过去了,1985年,李可夫以优异成绩毕业,同年分配到华池县城壕良种场工作,成为一名普通的农业技术人员。为了不给母亲增加压力,工作后不久,他和系统职工庞占琴经过短暂恋爱,自己操持举办了简单的婚礼。婚后的日子似乎是李可夫有生以来最幸福的生活,妻子知书达礼,温柔贤慧,再加上一个小生命的缓缓问世,一个四口之家更是其乐融融。由于工作出色,1991 年,李可夫调回县农业局工作,可恶运却偏偏在这个时候到来。妻子由于感情脆弱,接受不了工作不顺带来的打击,患上了神经性失眠综合症,多处求医问药,病情却丝毫没有好转。好端端的一个人,突然间白天黑夜不眨眼,说话语无伦次,精神严重失常。如果说童年的艰辛、父亲的离世对李可夫是一种伤痛,那这一次,就是生活无情地把他逼进了艰难的深渊。他上要侍候年迈的母亲,下要照顾年幼的孩子,还要给生病的妻子喂吃喂喝,更要忙于单位的工作。几个月下来,妻子病情渐渐稳定了下来,可他却瘦的不成样子,并患者上顽固性失眠。情况差时一个晚上只能休息一、二个小时,情况好时也只有二、三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这是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即便是这样,他仍然依靠每天的40多粒药片顽强地、乐观地生活着。在他的悉心照料和鼓励下,妻子两年后慢慢开始上班工作,直到现在接近正常人的生活。由于长期服用激素药物,他和妻子身体发胖,副作用也日渐凸显。尤其妻子体力不佳,2009至2010年两次晕倒在厨房,不醒人事,他两次硬是从四楼的家背到了县中医院,从死神那里挽回了妻子的生命。2001年春播大忙季节,老家打来电话,说母亲早晨突然晕倒,当他赶回家时,母亲因患脑溢血抢救不及时已不能说话,他请假守了3天母亲就去世了,李可夫是个孝子,母亲的去世使他悲痛欲绝,但工作太忙,他匆匆料理了母亲的后事,擦干眼泪,又投入了紧张的工作。坎坷的人生经历,对李可夫来说,像一次次恶梦。但梦终归有过去的时候,现在,他由于身体因素退出了主要领导岗位,但他没有忘记自己仅有46岁,也没有停下自己的工作,他说“我的经历也可以算作我的财富,有了这笔财富,什么事情都不会击跨我!” 残酷的现实,坚定了他科技兴农的信念 华池县地处落后山区,属典型的干旱贫困农业县,县内自然条件差,粮食产量低,农民生活水平徘徊不前的问题十分突出。而李可夫从中专到本科,学的都是农学专业,他了解华池的县情,他更珍惜每一次学习业务知识的机会,他立志要用所学专业知识改变家乡一穷二白的面貌,改变家乡父老“种了一料子,收了一抱子,打了一帽子”的残酷现实,他要把父老乡亲们带上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的好路子,他坚信,只要努力,华池的黄土地照样也能创出高产高效田。1995年万亩地膜玉米工程启动后,他负责在林镇乡范台村抓点示范,在历时50多天的辛勤劳作中,他坚持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白天抓示范、作指导,晚上抓宣传、搞培训,在具体工作中严把规划、覆膜、播种和肥料投入关,通过选用优良品种、应用肥料沟施及撮苗种植技术,创出了地膜玉米亩产1012公斤的历史最高记录,为全县粮食增产探索出了新路子,推动了全县地膜玉米大面积推广种植。为了克服白瓜籽品种混杂退化的障碍,他多次组织技术人员赴东北、内蒙等地考察引种, 2003至2009年,他在全县15个乡镇建立了总面积10万亩的白瓜籽示范基地,示范区内白瓜籽最高亩产达112.9公斤,示范点农民靠种植白瓜籽户均收入2831.7元,人均收入642.44元;由他主持选育的华选1号白瓜籽新品系表现出较强的增产潜力,该品系较当地老品种增产60%以上,较内蒙大片圆增产20%以上,实现了本县白瓜籽品种的更新换代和产量的历史性飞跃。同时,针对华池降雨不断减少、干旱逐年加剧的不利形势,李可夫坚持把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作为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和增加农民

文档评论(0)

lhVqglzJG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