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4章_基因与基因组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真核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组 1)线粒体的基因组mtDNA : 脯乳动物的mtDNA为16.5Kb 为核DNA的1%。 2)叶绿体的基因组cpDNA 一般为121-155Kb; “基因”概念的提出 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 1822~1884) 《植物杂交试验》一文中指出,生物每一个性状都是通过遗传因子来传递的,遗传因子是一些独立的遗传单位。 1903年萨顿(W.S. Sutton 1877~1916)和鲍维里(T.Boveri 1862~1915) “萨顿—鲍维里假想” :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 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W.Johansen 1859~1927)在《精密遗传学原理》一书中提出“基因(Gene)”概念,以此来替代孟德尔假定的“遗传因子”。从此,“基因”一词一直伴随着遗传学发展至今 摩尔根(Thoman Hunt Morgan 1866~1945)和他的学生们利用果蝇作了大量的潜心研究。1926年他的巨著《基因论》出版,从而建立了著名的基因学说,他还绘制了著名的果蝇基因位置图,首次完成了当时最新的基因概念的描述,即基因以直线形式排列,它决定着一个特定的性状,而且能发生突变并随着染色体同源节段的互换而交换,它不仅是决定性状的功能单位,而且是一个突变单位和交换单位 1941年比德尔(G.W. Beadle 1903~1989)和塔特姆(E.L. Tatum 1909~1975)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学说,证明基因通过它所控制的酶决定着代谢中生化反应步骤,进而决定生物性状。 1949年鲍林(L.C.Pauling 1901~1994)与合作者在研究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时推论基因决定着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 1944年艾弗里(O.T. Avery 1877~1955)、麦卡蒂(M.McCarty 1911~)等人发表了关于“转化因子”的重要论文,首次用实验明确证实: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1952年赫尔希(A.D. Hershey)和蔡斯(M.M. Chase 1927~)进一步证明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1953年美国分子生物学家沃森(J.D. Watson)和英国分子生物学家克里克(F.H.C. Crick)通力协作,根据X射线衍射分析,提出了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进一步说明基因成分就是DNA,它控制着蛋白质合成。 1957年法国遗传学家本滋尔(Benzer)以T4噬菌体作为研究材料分析了基因内部的精细结构,提出了顺反子学说。这个学说打破了过去关于基因是突变、重组、决定遗传性状的“三位一体”概念及基因是最小的不可分割的遗传单位的观点,从而认为基因是DNA分子上一段核苷酸顺序,负责着遗传信息传递,一个基因内部仍可划分若干个起作用的小单位,即可区分成顺反子、突变子和重组子 顺反子:能编码一条完整的多肽链的一段核苷酸序列 在20世纪50年代初人们已懂得基因与蛋白质间似乎存在着相应的联系,但基因中信息怎样传递到蛋白质上这一基因功能的关键课题在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才得以解决。 从1961年开始,尼伦伯格(M.W. Nirenberg)和科拉纳(H.G. Khorana)等人逐步搞清了基因以核苷酸三联体为一组编码氨基酸,并在1967年破译了全部64个遗传密码,这样把核酸密码和蛋白质合成联系起来。 沃森和克里克等人提出的“中心法则”更加明确地揭示了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1970年特明(H.M. Temin)以在劳斯肉瘤病毒内发现逆转录酶这一成就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中心法则”,至此,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已较清晰地展示在人们的眼前。 * Apoptosis 细胞程序性死亡 cell adhesion 细胞粘附 * * * * * DNA复性过程遵循二级反应动力学 DNA复性过程中单链消失的速度用公式表示:      -dC/dt=kC2  三 、真核生物基因组的序列异质性 反应初始 t = 0 单链 DNA浓度 = C0 反应达 t 时 单链DNA浓度 = C K=复性速度常数 DNA复性的影响因素: DNA序列的复杂性、初始浓度、片段大小、温度、离子强度 - dC / dt = KC2 C / C0 = 1 / (1+KC0t ) 积分 Cot曲线:用以表示复性速度与DNA顺序复杂性的关系。 C/C0是C0t的函数, 按此公式作图得C0t曲线 当 C / C0 = 1/2 时的Cot值定义为Cot1/2 C / C0 = 1 / (1+ KC0t1/2) K = 1 / Cot1/2 Cot(1/2) = 1/K (mol. Sec / L) C0t(1/2)值对DNA的意义:与DNA的碱基对数成反相关 即复性反应完

文档评论(0)

brnpnu3116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