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方案.ppt

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方案.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4)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材料一 镇江市为了深化“节俭养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中小学开展了“节俭节约从我做起”主题活动,通过开展征文演讲、微电影制作、“节俭节约”随手拍、论坛讲座、诗歌朗诵等活动,让中小学生树立节约意识,培养节约文化,倡导节约文明。引导全体学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争做节约的表率,真正将勤俭节约的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必修三 文 化 生 活 1、2012-2014年,3年10考,选择题14考,非选择题3考,2015年8考,主观题2考。 2、从内容上看,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综合国力的关系都是历年高考的重点,每年都有所涉及。 3、从形式上看,往年高考中,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同时出现,涉及的背景材料也非常广泛,尤其要关注与当前与文化相关的现象和文化活动。 4、强化训练文化的社会作用的相关习题。 考情考向分析 【热点连线】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等应联系的社会热点: 1.节俭养德全民节约活动。如北京11所高校试点餐厨垃圾零排放,宁夏启动的“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各地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实践活动等。 2.各种文化活动。如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启动仪式暨2014文化创意产业(北京)研讨会、2014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第二十四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等。 【知识网络】 考点一 文化的内涵、特点及作用 1.正确把握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内 涵 本质上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更是一种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范围上 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特 点 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看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从文化与个人的关系看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从文化与物质的关系看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1)正确把握文化概念,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而不是指人们从事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 ②文化包括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精神产品。 ③文化有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之分。意识形态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非意识形态文化则没有阶级性。 【知识拓展】 (2)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3)狭义的“文化”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4)“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其实质是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广义 中义 狭义 2.文化的作用 【特别提醒】 (1)文化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但其本身不是物质力量,而是一种精神力量。 (2)文化转化为物质力量,需要把这种精神力量内化为人的行动,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去作用于客观的物质世界。因而这种转化、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 (3)文化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总是具有双重性。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同样具有双重性。 1、(2014年江苏卷,19)“小伙伴”是近年来的一个网络热词。其实,“伙伴”最早是军事用语,士兵十人共用一个灶吃饭,称为“火伴”。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火伴”被写作“伙伴”,词义也从同灶吃饭的士兵扩展成了同伴。材料说明( ????)。 A.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迁 B.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D

文档评论(0)

88833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