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聚合物共混物的性能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6章 聚合物共混物的性能 内容提要:本章在介绍共混物性能的预测和测定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在聚合物共混改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塑料增韧改性,包括弹性体增韧、非弹性体增韧和增韧机理。还介绍了聚合物共混物的其他性能 6.1共混物性能的影响因素 共混物的性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各组分的性能与配比、共混物的形态、两相体系的界面结合,以及外界作用条件等 6.1.1各组分的性能与配比 主体聚合物作为连续相 对主体聚合物起改性作用的组分的最佳用量 改性同时带来的不良效果 协效作用 6.1.2共混物形态的影响 分散相的粒径及分布 分散相粒子的空间排布 两相界面结合 6.1.3制样方法和条件 对同一配方体系,制样方法不同,试样性能不同。 同台设备、同样条件、同一批次,最有可比性。 同一设备,不同批次,应设置参比样 制样后,需放置一定时间后测试性能。 6.1.4 测试方法与条件 如力学性能:拉伸、冲击、弯曲、压缩等 拉伸实验,拉伸速度 冲击实验,类型()、摆锤质量大小、有无缺口、缺口类型 加工方向,横向、纵向 测试温度:常温、高温、低温、高低温。升降温速度。 参照标准 6.2 共混物性能的预测 在具体地介绍聚合物共混物的性能之前,先根据影响共混物性能的因素,介绍共混物性能与单组分性能的一些关系式,也就是共混物性能的预测。 6.2.1 简单关系式:并联与串联 公式 并联 P=?1P1+?2P2 串联 均相共混体系 I—— 两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参数,根据两组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具体情况,可取正值或负值。 “海-岛结构”两相体系 连续相硬度较低的体系 分散相硬度较高、连续相硬度较低(如填充体系、塑料增强橡胶) ABψ均为参数 A=KE-1 KE为爱因斯坦系数 力学性能的KE B是取决于各组分性能及KE的参数 ψ——对比浓度,是最大堆砌密度?max的函数。 ?max的反映的是分散相粒子的某一种特定的存在状况的空间特征。 最大堆砌密度 分散相硬度较低的体系 “海-海结构”两相体系 n——与体系有关的参数(-1n1) 预测公式的局限性 上述预测公式适用于分散相的形态较为规整的情况,譬如填料粒子较为规整的填充体系。对于聚合物-聚合物两相体系,若分散相形态不很规整(不是规整的球形、立方形、棒形、纤维形等),就难以应用上述公式进行预测。 为了在实施共混之前,对共混物体系进行预选,并预期共混物可能的达到的性能,应配合进行文献查阅工作。前人进行的相近体系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共混物体系的预选提供重要的参照。 6.3共混物试样制备与测试 共混物试样制备 力学样条:挤出、注射、压片 流变:Brabender 毛细管、熔融指数仪 样品的式样、尺寸,参照标准制备 实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可再现性 实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可再现性 设备因素:可比性 同一台设备、同一次完成,尽量避免设备及仪器误差; 同一台设备,保证实验条件一致 可再现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重复和再现 实验方案对结果的影响 变量从少到多 前后做空白样 重复实验 6.4共混物熔体的流变性能 流变性能关系到材料能否进行加工,也就是说关系到能否把材料加工成制品。 熔融共混是最重要的共混方法,研究熔体的流变性能十分重要,对于共混过程的设计和工艺条件的选择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熔体的流变曲线、熔体粘度、熔体的粘弹性等等 6.4.1.共混物熔体粘度 与剪切速率的关系 聚合物共混物熔体是假塑性非牛顿流体,共混物熔体的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之间的关系符合如下关系式: 式中 τ——剪切应力; γ——剪切速率; n ——非牛顿指数; K ——稠度系数。 相应地,共混物熔体粘度?可表示为: 当剪切速率趋于零时,弹性形变也趋近于零,熔体黏度为零切黏度稱?0。 流变性能的测试仪器 毛细管流变仪 转矩流变仪 熔融指数仪 共混物熔体的?-γ关系曲线三种基本类型 a所示为共混物熔体粘度介于单一组分粘度之间, PP/HDPE, PC/PMMA b所示为共混物熔体粘度比两种单一组分粘度都高,PS/PE=25/75 c所示为共混物熔体粘度比两种单一组分粘度都低, PS/LDPE PS/PMMA 6.4.2.熔体粘度与温度的关系 共混物的熔体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对于许多共混物,其熔体粘度与温度的关系可以用类似于Arrehnius方程的公式来表示:

文档评论(0)

haoshiyi57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