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龙排涝工程设计书.doc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综合说明 1.1绪言 1.1.1工程概况 大化瑶族自治县局龙排涝工程是个新建排洪设施治理洪涝灾害的水利项目,位于大化县城西北部百马乡歌休村局龙屯。地处大化水电站库区右岸,距大化水电站坝址约33km,距水库周边最短距离约1.0km,属水库渗没影响范围。涝区内有县道大化~贡川四级柏油路和乡道贡川~百马公路通过,沿排涝渠线附近有机耕路连通,对外交通方便。 工程区涉及到局龙、弄水、定查三个自然屯七个队,共有人口508人,项目区总耕地面积268亩,人均耕地0.53亩,人均有粮238公斤,人均纯收入1309.0元,与全县人均收入1306元基本持平。 受自然环境条件限制,局龙涝区饱受洪涝之灾。尤其是大化电站水库蓄水后,每年都要出现大的灾害,最近的2001年,8月中旬受特大暴雨袭击,三个自然屯全部受内涝,受淹118亩,绝收108亩,房屋倒塌2户,受灾人口467人,交通受阻13天,直接经济损失21万元。 当地老百姓有句打油诗:“天睛三日火烧禾,一场大雨到处涝”。形象地说明了面对洪涝灾害的痛恨和无奈。大化县历届人大代表、贡川乡府和当地人民曾多次反映受灾情况,强烈要求兴建百马乡局龙排涝工程。大化县委、县政府和县移民局高度重视灾区情况,每年均做好防灾和救灾工作。然而,由于未根治洪涝灾害,当地至今仍饱受洪涝之苦。 涝区属红水河流域,河流呈伏状,涝区有多处消水洞与红水河相通,大化电站水库兴建前地表水均经消水洞排入红水河,基本上不淹没农田。大化水电站蓄水后,坝前水位抬高,受外江回水顶托,原有排水通道水力坡降减缓,加上库底泥沙淤积消水洞口,使原来的自由出流,变成为渗流,致使排水不畅,造成内涝。特别是当外江洪水和区内暴雨同时遭遇,造成工程区内大部分耕地被淹,淹没时间长达15天,被淹耕地绝收或减产,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为此,当地群众和政府迫切要求修建该排涝工程,以根治洪涝灾害。 1.1.2设计工作概况 本阶段于2005年3月进行勘测准备,在三个月内,完成1:10000地质校测0.5km2,岩土试验2组,完成工程区5级平面控制1.7 km2,四等水准测量1.9km,设计人员完成水文资料收集整理、水文系列建立,对涝区灾情进行调查,拟定排涝设施方案及设计标准,确定工程布置,进行建筑物及施工组织设计,估算工程投资、进行经济指标测算。 1.1.3方案和效益 推荐方案排洪设施进口高程为160.40m,设计最大洪泄量2.7m3/s(P=20%),引水线路总长1060.5m,总落差2.078 m,其中明渠 40.5m,隧洞1020m,附属建筑物为简易公路1200米和农桥2座。 工程建成后,可保证歌休村局龙屯人口508人,农田120亩,不再受到洪涝灾害的威胁,并保障公路交通的安全畅通。 1.2水文 1.2.1水文气象概况 百马乡局龙排涝区地貌属低山岩溶峰丛洼地谷地貌,峰顶高程一般为300~500m,谷地高程为160~176m。百马乡歌休村距大化县城36公里。 涝区内无水文、气象测站,邻近流域有大化气象站、都安水文站、都安气象站,大化瑶族自治县1988年成立,大化气象站设立较晚,气象观测年限不长,而都安气象站和水文站分别自1952年和1936年起有气象观测资料,故工程区主要气象要素特征依据这两站资料进行统计的。都安气象站和水文站实测资料统计表明:多年平均降雨量1717.6mm,最大降雨量2502.5mm,最小年降雨量1135mm;多年平均蒸发量1204.4mm,最大年蒸发量1351.9 mm,最小年蒸发量995.2 m m;多年平均气温21.3℃,极端最高气温39.6℃,极端最低气温0.4℃;多年平均风速2.4m/s,最大风速22.0 m/s,相应风向NNW。 1.2.2 设计洪水 工程水文资料采用都安水文站及都安气象站资料,两站至今累计有50余年气象资料,均为国家基本站网,实测资料均按有关规程规范审查整编,合理可靠。 设计洪水采用设计暴雨推求,计算方法为综合瞬时单位线和推理公式两种,两种计算成果相接近,经过比较本次设计采用综合瞬时单位计算成果,见表1-1。 根据1992年8月实际洪涝水位、涝区容积及现有地下消水洞排涝历时,按均匀流估算,消水洞平均泄洪量为0.42m3/s。 按《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的有关规定,按5年一遇暴雨洪水3天将排至水稻耐淹水深,确定涝渠进口高程160.4m。用现有地下消水洞平均泄流量0.42 m3/s和本工程同时泄洪作调洪演算,引水设施进口最大泄洪量2.7 m3/s。 表1-1 设计洪水成果表 频率P 瞬时单位线 Qm (m3/s) 推理公式 Qm(m3/s) 洪量W (104m3) 5% 55.3 55.0 74.91 10% 47.68 45.00 64.57 20% 39.8

文档评论(0)

19839871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