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三定栽培的原理与技术要点.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稻“三定”栽培的原理与技术要点 邹应斌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ybzou123@126.com) 我国种植水稻的地域辽阔、生态条件复杂,各地水稻种植的方法不同,产量表现也不同。根据我们近年有关超级稻的适宜栽培期、移栽叶龄和密度、施肥时期和施肥量等多点联合试验研究,形成了一套以精量播种、宽行匀植、平衡施肥、干湿灌溉、综合防治病虫等技术配套的超级稻“三定”栽培法,即因地定产、依产定苗、测苗定氮,即定产、定苗、定氮的栽培方法。 2008年以来,先后90多次为省内外举办的超级稻技术培训班,讲授了超级稻“三定”栽培技术,印发了48.5万份“三定”栽培技术资料和4500多张叶色卡。在湖南省及江西、广西等周边省(市)进行了超级稻“三定”栽培技术万亩试验示范,早稻亩产达到487~585公斤,晚稻达到497~598公斤,比非示范区分别增产11.4%和13.6%。2012年在湖南省醴陵市1000亩示范片亩产达到660公斤的高产记录。 一、技术原理 水稻“三定”栽培的技术原理是:(1)因地定产(定产),即根据种植区域的不同确定水稻生产的目标产量;(2)依产定苗(定苗),即根据区域目标产量确定栽插密度和基本苗;(3)测苗定氮(定氮),即在区域平均法计算氮肥用量的基础上,根据水稻苗情确定田间尺度的氮肥用量。 1.定产。区域目标产量根据种植地点多年的水稻产量水平确定,一般在前3年区域平均稻谷产量的基础上,增加15%~20%(记为:△Y)的增产幅度,即: 目标产量(公斤/亩)=(1﹢△Y)×前3年平均产量(公斤/亩); 由于水稻在施肥条件下的产量依赖于不施肥条件下的基础地力产量,水稻生产的目标产量也可以根据基础地力产量(250~600公斤/亩)确定:即: 目标产量(公斤/亩)=1.075×地力产量(公斤/亩)+170(公斤/亩)。 2.定苗。株距、行距按照黄金分割优选法则确定,即水稻品种的秆高(株高-穗长)用0.618分割得到行距,用行距除以1.618得到株距,即: 行距(厘米)=0.309×秆高(厘米) ; 株距(厘米)=0.191×秆高(厘米)。 每穴栽插的基本苗数为:杂交早稻2~3苗,常规早稻6~7苗;中、晚稻杂交稻2苗,常规稻3~4苗。 3.定氮。区域尺度的氮肥用量按照区域平均法则确定,即根据种植区域的目标产量,地力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17~22公斤/公斤)计算氮肥用量,即: 产量差距(公斤/亩)=目标产量(公斤/亩)-地力产量(公斤/亩); 氮肥用量(公斤/亩)=产量差距(公斤/亩)÷氮肥农学利用率(公斤/公斤)。 氮肥农学利用率是指每增加1公斤氮肥条件下,增加的稻谷产量。一般中等肥力稻田为17~22公斤/公斤,高肥力稻田为12~17公斤/公斤。 地力产量是在不施用氮肥条件下收割的稻谷产量,一般早稻或晚稻为250~350公斤/亩;单季稻为350~450公斤/亩。 田间尺度的氮肥用量分为:基肥,占区域氮肥用量的50%;蘖肥,占15%~25%;穗肥,占25%~35%。在追肥前1天,用叶色卡(LCC)测定水稻叶片心叶的下一叶叶色,根据LCC确定追施蘖肥和穗肥的具体比例,即: 当LCC<3.5,蘖肥为25%,穗肥为35%; 当LCC=3.5~4.0,蘖肥为20%,穗肥为30%; 当LCC>4.0,蘖肥为15%,穗肥为25%。 二、技术要点 1.调整播期播量,适度集中育秧。培育壮秧的关键技术是:(1)适时适量播种。早稻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的初日,抓住冷尾暖头,抢晴播种;晚稻根据安全抽穗期和秧龄弹性,适时播种。播种量则根据育秧方式和大田用种量确定,一般杂交早稻用种量为每亩2.5公斤,常规稻为4.5~5.0公斤;中、晚稻杂交稻为1.3~1.5公斤,常规稻为2.5~3.0公斤。 (2)预防病虫害。种子采用种衣剂包衣,或者用强氯精、咪鲜胺等杀菌剂和烯效唑溶液(100~120毫克/升)浸种。秧苗期用多菌灵、敌克松、吡虫啉防治病虫害。 (3)保温湿润育秧或旱育秧。湿润育秧要求秧床上糊下松、沟深面平,施用腐熟人畜粪或化肥。塑盘育秧则在湿润秧床整地基础上进行,摆盘时要求塑盘贴紧秧床,施用多功能壮秧剂或营养土。盖膜后,如遇长时间低温阴雨,白天秧床两端要揭膜通风。建议早稻采用旱育秧或大棚育秧。 2.优化株距行距,带土带肥栽插。一是适时移栽,秧苗带土下田。早稻安全移栽的温度指标为日平均温度15℃以上。播种后25~30 天移栽,一般早、中稻处于4~5叶期,晚稻处于6~7叶期。移栽前3~4天,每亩秧田施用尿素4公斤作送嫁肥。二是合理密植(表1),插足基本苗。塑盘育秧要求改抛栽为摆栽,保证栽插的均匀度。晚稻免耕可在早稻收割后每亩用百草枯250 毫升,对水35公斤喷施,再泡田1~2 天后栽插。如果采用机插秧,必要时调整株距。 表1 基于黄金分割法则的适宜栽插密度 类型 株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d7f8dg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