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歌德和《浮士德》探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节 歌德和《浮士德》 “在他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玛的枢密顾问之间的斗争: 前者厌恶周围环境的鄙俗气, 而后者却不得不对这种鄙俗气妥协,迁就。 因此,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 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 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 ——恩格斯 一、生平与创作 1、青少年时期(1749——1774) 抒情诗; 诗剧《普罗米修斯》; 历史剧《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 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是第一部产生世界影响的德国文学作品;通过维特的事业、社交、爱情烦恼,批判了德国的黑暗现实,张扬了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也表现出德国资产阶级抗争乏力的悲观情绪。心理刻画细致,情景交融,充满感伤情调。 3、晚年 诗剧《浮士德》第二部、小说《亲和力》、《威廉·迈斯特》第二部(“漫游时代”)、《诗与真》、诗集《西东合集》。 二、《浮士德》 《浮士德》是一部创作时间长达60年的巨型诗剧,是歌德世界观、人生观和艺术才能的概括和总结,是他毕生心血的结晶。在文学史上,《浮士德》和《伊利昂纪》、《神曲》等并称为伟大的史诗性作品。 (一)取材:德国民间故事 (二)情节结构 献词 剧前三部曲 舞台序幕 天上的序幕 第一部: 知识悲剧 爱情悲剧 第二部: 政治悲剧 艺术悲剧 事业悲剧 (三)情节扫描:两个赌赛与五个悲剧 “两个赌赛”: 其一,是“天上的序幕”中天帝与魔鬼靡非斯特之间的赌赛…… 其二是“书斋”一场中浮士德与魔鬼靡菲斯特之间的赌赛…… 五个悲剧:知识悲剧 爱情悲剧 政治悲剧 艺术悲剧 事业悲剧 (四)人物形象 浮士德: 1、《浮士德》的主人公浮士德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执着探索者形象;是进步资产阶级、特别是启蒙思想家的象征。 为了人生的真义,为了体察那短暂的、至善至美的一瞬,他不怕以鲜血和灵魂做低押;他在探求人生意义和理想社会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生无所息、坚韧顽强的毅力和品格。 他经受了各种诱惑和考验:同梅非斯特打赌,激起他重新探索的信念;热恋的悲剧使他不再追求感官的享受;从政的悲剧使他逃避现实;古典理想的幻灭,使他重新回到现实中寻找实现理想的途径。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无论是在人间或在天上,没一样可满足他的心肠”,始终向上向善。(经历了五个悲剧)这正是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进步资产阶级,特别是启蒙思想家的象征。 2、浮士德又是普通人类的代表,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女人和美等现实欲求中;另一方面,他又未被个人欲求和现实所迷惑,而是一次又一次勇敢地超越了自我,不断走向新生活。浮士德身上的这种“灵”与“肉”的矛盾,“善”与“恶”的斗争,展示了人类自身的复杂性和真实性。 3、浮士德的形象意义,在于向人们指出,人生意义在于对崇高生活理想奋斗不息的追求。 浮士德是人类的象征。 浮士德将“泰初有道”改为“泰初有为”,体现了积极进取的主体实践精神。其核心:“有为哲学”。 比较文化视域中的浮士德形象: 浮士德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原型,代表永恒超越的西方文化模式(主客二分),以智者的身份追求着理性与未知真理。 谢林:“哲学史诗”。 卢卡奇:“人类发展的缩影。” 中国式超越模式则是超越的同时又是回归。屈原是以仁者的身份追求道德上的善美与高洁。儒道精神是一种回旋式的超越:达/穷、入世/出世 。 附:佛家语;屈原《离骚》: 歩阩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故乡, 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靡非斯特: 是虚无主义者,代表消极、否定精神; 是恶的象征; 体现批判精神,一定程度上是作者的代言人。 靡非斯特代表了欧洲资产阶级和西方思想范畴的另一种类型:哲理意义上的否定力量,充满实践精神。“否定的精灵”,其哲学具有“作恶造善”的思想内核。 “我是否定的精神……‘恶’便是我的本质。 你对于善人恶人都是必须,对于善人是甲胄,节欲精进; 对于恶人是伴侣,任意胡行;而两者都使宙斯神王高兴。” ——靡非斯特 浮士德和靡菲斯

文档评论(0)

ccx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