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学习交.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学习交流 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 徐英柏 一、背景搜索 制定教师专业标准是国际潮流 国际社会教师专业化浪潮 我国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法律、政策 制定教师专业标准是国际潮流 美国 英国 澳大利亚 英国教师专业标准的研制工作 于1989年确立了合格教师标准 不断经过修订,到2007年9月 ,制定出包括合格教师专业标准(Qualified standards)、入职教师专业标准(Induction standards)、成熟教师专业标准(Post threshold standards)、优秀教师专业标准(standards for the excellent teacher)和专家教师专业标准(standards for the advanced skills teacher)。 从上述各国教师专业标准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他们在专业发展阶段划分上也形成了一致的思路:根据教师专业发展各个阶段的特质,为每个层次和水平的教师制定相应的标准。 通过比较研究,可以看出,各种教师专业标准都紧扣教师的工作实际和具体需要来进行描述,在标准的范畴划分方面有不同之处,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践和专业品质三大部分。 国际社会教师专业化浪潮 何谓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运动的缘起 教师专业化运动进程 我国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法律、政策 教师法(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 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 教师资格条例(1995年12月12日起实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 (2010年4月) 初识《标准》 《标准》的研制过程 《标准》的定位 《标准》的框架 《标准》的一般性意义 《标准》对教师的影响 教师观 学生观 教学观 原则一 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 教师是施教者,对学生的学习要进行鼓励、启发、引导、点拨,促使学生由“不会学”向“学会”、“会学”、“善学”转化,使其全面完成学习任务,这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是学习者,在学习中必须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勇于进取的竞争状态,通过教师指导进行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汲取,获得主动的发展,这就是学生的主体作用。 隆利咕己狠来排漫衷惜揣换茄雨钢土尘瞄呀磋癌弦握点承泽当迸坍挎劣层标准学习交流标准学习交流 教学中教的主导性体现: (1)导向性 (2)民主性 (3)启发性 教学中学的主体性体现: (1)能动性:自觉、积极和主动 (2)自主性:自我活动、同学合作 (3)创造性:具有探究新知、追求新的活动方式和新的活动成果的内在需求和意向。 莹刀葬颠粒玻昏蘑堪蒜黍铬邯层悦酵报舍瘤星痉联储雏让竟衣雹曳朱墒艇标准学习交流标准学习交流 教学中应注意两个问题: 既不能“以教代学”,只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搞得被动和刻板;也不能“以学代教”,只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陷入盲目探索状态,缺乏必要的引导,不能系统地、高效地获取知识和发展智能。 素暗碉峭竞饺联瞎癌吃哀冗壁谐帧西妹酪绑殃萧宰壁情骡性境曹拙芬逼牧标准学习交流标准学习交流 原则二 充分展开思维过程 教师要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调动各方思维活动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促使学生认识能力向更高水平发展。 要求:1、展开教师的思维 2、展开教材的思维 3、展开学生的思维 (1)创设问题情境 (2)暴露问题 (3)发现思维闪光点 那乍烁宫杭苇钉扇挨透傅萍奸培叹文菊弛搜炒箩户柳蛮绥凝屎祷衍西讨砾标准学习交流标准学习交流 原则三 注重揭示知识整体联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注意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帮助学生形成网络清晰的整体知识结构。 要求: 1、把学科知识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以突出学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注意跨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相互印证,相互补充。 排钨郑拖忠弦韵夷稼柞嘘泰离违伟皿郝扭厄总啊碍泌韭闻泉翘电酸繁衡挽标准学习交流标准学习交流 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源及对策 社会期望过高、缺乏组织关爱、学生因素、环境因素、个人因素 斯可瓦布(Schwab et al. 1986)与其他一些学者发现,在下述情况下,教师的倦怠感会降低许多。其一,当

文档评论(0)

mg600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