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 数学教学教师..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总之,如何读懂教材是一线教师必须面对的事情,也是伴随其职业生涯的一件事情。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读懂教材与其说是一种教学实践,不如说是一种教育的理念。只有当“读懂教材”成为一种理念的时候,我们的教育才能从重视“结果”的教育过渡到重视“过程”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才能从“知识”的教育走向“智慧”的教育,我们才能做到教学生一天为孩子一生,让每节课都成为有后劲的课。 *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 数学教学教师 教师如何读懂自己 教师如何读懂学生 教师如何读懂教材 一堂好课,应该是数学教师全部数学素养在某个特定课堂情境中的自然挥洒。好课应该是从教师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一堂有后劲的数学课与执教者丰富的数学素养和扎实的教学功底是分不开的。请老师们先回答下面的几个问题,然后对照文中的观点,看一看你距离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还差多远。 教师如何读懂自己 一、你属于哪一类教师? 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认为,现在的数学教师有五种: 夯实基础知识的教师 教出数学味道的教师 教出数学品味的教师 教出数学境界的教师 教出人文精神的教师 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一个充满情和爱,给孩子智慧给孩子力量,为孩子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型教师。 二、遇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怎么办? 1、老师要讲的,个别学生已经知道了怎么办? 从教学角度说,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过程,而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教学是一个发展的、增值的、生成的过程。上公开课,老师们最希望出现的场景就是老师引导学生由不会到会,展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上出现老师课前预设的情况。但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不同,再加上小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家长普遍重视家庭教育,课堂上“老师还没有讲,学生就已经会了”的现象是经常出现的。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重新考虑教学的起点。 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当按照课前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进行教学时,发现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于是,教师果断地将原先设计的小步子的提问调整为开放性的问题,关于人民币,你知道些什么?说给大家听听。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相互启发,不仅大致覆盖了教科书中的知识,而且还生成了许多新的课程内容。像有的学生说:5角、1元人民币上画有少数民族人物像;有的说:我知道10元人民币上画的是毛主席;有的说:人民币上还画有桂林上水、三峡风光;有的说:拿一张人民币对着光可以看到里面的图案,那是防伪用的。教学这样一调整,不仅学生的直接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了系统化,而且还通过课堂这个小舞台,展示了学生们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获得的其他知识。这样的设计就有了较强的针对性。 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在揭示了圆的周长概念后,我便举起一个用硬纸剪的圆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知道这个圆的周长?”生1说:“老师,可以先在圆的上面做个记号,在把这个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就可以知道这个圆的周长了。”很显然,这是老师课前已经预料到的答案。生2说:“老师,拿根绳子绕着圆围一圈,量一量这段绳子的长度就可以了。”这个答案也没有超出老师预设的范围。这时生3说:“老师,我可以把圆对折、再对折,用绳子量一量这一小段(边说边操作,指对折后的弧长),再乘上4就行了。”对于学生的这种独特想法老师大加赞赏,同学们也对这位同学投以赞许的目光。这时生4突然在座位上不由自主地喊道:“老师,只要用圆的直径乘圆周率就行了!”他的这句话一出口,下边有三个学生随口附和到:“对,用3.14乘上圆的直径就可以了。” 我没有想到“半路上杀出几个程咬金”,他们几个给了我一个“意外”,一下子打乱了我的教学思路。本来我接下来的教学思路是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怎么办?我接着这几个学生的发言说道:“刚才这几位同学到底说的对不对呢?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这样一来,把发现探究的过程变成了验证猜想的过程,达到了异曲同工的效果。 2、教材上的内容,全班学生课前已经预习了怎么办? 从理论上分析,组织学生预习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从形式上看,预习是学生在没有教师的具体指导下感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学习时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与能力进行活动,有选择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此时学生是作为活动的独立主体,自由地探索新内容,学生能边看书边思考。二是预习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g09h0a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