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郑和下西洋的意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郑和下西洋的意义自明代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受朝廷派遣,率领规模巨大的船队七次出海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同南洋、印度洋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友好和平交流。时间和线路:1405年农历6月,第一次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 1405年7月11日 ,明成祖朱棣下旨,令郑和组织船队下西洋。他与王景弘率领船队,从南京龙江港起航,经江苏太仓刘家河编队集结出海,驶向福建长乐县太平港驻泊,等候东北季风到来。冬天,郑和率船队从福建闽江口五虎门出洋远航,经南中国海域,首先到达占城 今越南归仁 ,然后到爪哇 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 、满刺加 今马来西亚马六甲 、旧港、阿鲁、苏门答刺、南巫里 以上四地均在今印尼苏门答腊岛上 。从南巫里进入印度洋到达锡兰山 今斯里兰卡 然后到达小葛兰 今印度奎隆 、柯枝 今印度科钦 、古里 今印度卡利卡特 。郑和在古里立碑纪念,碑文说 “其国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皓同风,刻石于兹,永昭万世。”这是郑和在国外建立最早的一块碑。郑和船队于永乐五年九月初二 1407年10月2日 回国。(雕像位于福建永乐郑和广场) 郑和是十五世纪初叶著名的航海家,出身贵族,笃信伊斯兰教,幼年被明军虏获而阉割,此后入宫成为太监。自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二十八年间,郑和奉诏率众七次远航,前后共经过、到达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开创了地理发现时代,同时使得中华帝国的海权、海上贸易、航海技术、舰队规模和实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其中郑和舰队的实力不但远远超过了亚洲各国的水师,甚至超过了欧洲各国海军的总和。由于统治者的原因,郑和开创的时代没有给中国带来革命性的动力,相反,西方世界在郑和100年后开始了工业文明,并最终全面超越了中国。 关于郑和的评价,中西方有很大不同,西方对千年以来影响世界的百名伟人排名中,中国共有6人上榜,其中郑和名列第一。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为此评论:当年中国统治者没有根据郑和海洋思想和实践继续推进中国的海洋事业,没有将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转变为商业化、外交化的贸易和知识国家,留下了蜗居、孤立状态的历史遗憾,然而现在中国的发展完全有可能弥补这个缺陷。 2005年是郑和七下西洋的600周年,但是郑和的海洋思想、历史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同,中国的海洋地位、海权现状依然无法同600年前郑和时代相比。中国目前的海洋力量、安全力量与中国的广阔的海洋线也远远不成比例。当然我们不会也不可能去追寻“万邦来朝”、“四海宾服”的王道思想以及称霸世界的海洋力量。但是海洋思想和观念也意味着开放和文明,意味着先进和进步,和平崛起如果忽视海洋因素是不可能实现的。 与政府科学进步的海洋思想相比,民间和社会舆论还有相当差距,时值郑和600周年纪念日,倘若由民间发起大规模活动,对历史悠久的“海上丝绸之路”进行一次全新的“科学考察、文明对话”行动,不仅可以对先人表达崇高怀念,更可以对“走向海洋、和平崛起”理念进行广泛诉求和宣传。600年前,中国明王朝继承了唐帝国的威名和实力,睥睨万邦,从日本到阿拉伯,“天朝”是亚洲诸国无法比肩的巨人和榜样。而中国水师的武力不仅远胜于亚洲任何一国,甚至全欧洲的联合舰队也不是对手,凭借如此强大实力,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舰队开始了伟大的七下西洋之旅。同一百年之后的西方航海家不同,本可以称霸世界的郑和既没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建立殖民地;也没有烧杀掠夺,抢了就跑。反而始终本着“怀柔远人”,“和顺万邦”,“共享天下太平”的宗旨,倡导“王道”,反对“霸道”。建立并巩固了海上丝绸之路,传播中华文明,输出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本来战火纷纭的亚非世界开创建立了和平秩序,为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郑和七下西洋却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比如郑和是否到达过澳洲甚至早于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并环游了世界?什么原因让统治者将郑和20多年积累的宝贵航海资料付之一炬,造成七下西洋“过水无痕?为什么如此庞大规模的航海活动、航海贸易随着郑和故去,就戛然而止?七下西洋是否加速了明王朝的衰落?无论这些疑问的答案如何,事实却是中国从此开始禁海,甚至“寸板不得入海”,两代王朝实行了长达400年闭关锁国政策。领先世界的航海技术、强大的远洋舰队瞬间瓦解。给西方带来工业文明的航海活动却没有给中华民族带来革命性动力,郑和也最终被历史定位为访问者、航海家以及和平使者。从此,至少领先世界三个世纪的中华帝国开始衰落。郑和七下西洋也成为中华文明鼎盛和衰落的分水岭。 当然这次沿郑和路线重访西洋不仅是为了树立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激发炎黄子孙的新世纪海洋观念;也不仅仅是为了继承祖先的荣耀,昭示当今中国的实力,还在于600年以来,郑和七下西洋无论是史学地位还是文化地位都有失公允,尤其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

文档评论(0)

dao1314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