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学年论文参考模板(文献综述)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学年论文参考模板(文献综述).doc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学年论文参考模板(文献综述)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学年论文参考模板(文献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学年论文参考模板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学年论文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 职称 年 月 日 中国收入差距与劳动力流动关系研究综述 (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空一行)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现了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与劳动力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并存的现象,研究者们就此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本文综述了中国的收入差距、劳动力流动,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相关经济学研究,主要关注了以下五个方面:(1)收入差距的现象及原因;(2)劳动力流动的规模与特征;(3)收入差距与劳动力流动的关系;(4)相关对策建议;(5)研究的困难及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五号,宋体,行间距18磅 ,200字左右)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劳动力流动(五号,宋体,每个关键词中间用分号连接,3-5个关键词)(下空2行) 1 引言(一级标题,小二号,黑体,左顶格,单倍行距,段前段后各0.5行)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劳动力流动问题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劳动力流动也呈现空前的规模。与此同时,中国的收入差距也日趋严重,并且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已成为中国经济协调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障碍,令人担忧。理论上说,劳动力流动会缩小收入差距,但事实并非如此。这种与理论相悖的现象并不是中国独有的,许多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有过类似经历。但是,与这些国家相比,中国又有其特殊性。那么,中国的收入差距与劳动力流动的特殊性是什么;收入差距与劳动力流动之间的关系如何;为什么劳动力流动没有缩小收入差距;劳动力流动能否以及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缩小收入差距。围绕这些问题,学者们进行了不断的探讨。本文就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①以期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这些问题。(小四号,宋体,段首左边缩进2个汉字字符,行间距20磅)2004)经过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要素投入、市场化进程与要素的使用效率是影响地区差距的因素。[12]林毅夫和刘培林(2003)指出,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下形成的生产要素存量配置结构与各地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比较优势符合程度不一致。[13]蔡昉和都阳(2000)通过考察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中存在着俱乐部趋同以及条件趋同的现象,认为中西部地区存在着一系列不利于向东部地区趋同的因素,如人力资本禀赋稀缺、市场扭曲和开放程度不足。[20]还有一些研究将中国地区差距与城乡差距的原因归结于外商投资,[21-24]以及中央政府的地区倾斜政策或地理、文化等因素,[25-26]他们认为,国外资金的流入、中央政府对东部地区的优先投资是中西部地区落后于东部地区的根源,同时,中西部不利的地理条件也限制了这些地区的发展。 3 中国的劳动力流动:规模与特征 3.1 劳动力流动的规模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人口迁移、户籍政策的逐步松动,劳动力流动规模越来越大。根据我国1990年、2000年两次人口普查和1987年、1995年两次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1982~197年间中国劳动力迁移规模是3053.3万,1985~1990年增至3412.8万;进入90年代后,迁移规模在1990~1995年间达3642.6万,而1995~2000年高达13122.4万在全国流动人口中,属于近邻流动的人口为6563.4万人,占45.5%;中程流动人口为3633.8万人,占25.2%,两项合计占总流动人口的70.7%。远程流动人口为4241.9万人,占29.4%。此外,劳动力远程流动多发生在经济相对较发达、体制创新快、工业贸易发展较活跃的地区。从三大地带看,沿海地区是远程流动比重最高的地区,达39.9%,远高于中部地区(10.5%)和西部地区(21.1%)。[28]这说明迁移规模与迁入地和迁出地的经济差距成正比。 从劳动力流动的方向来看,沿海地区成为劳动力净流入地区,净流入人口总计3195.8万人。内陆地区成为劳动力净流出地区,净流出人口为2358.4万人。迁移人口分成两类即户籍迁移和非户籍迁移后者占全部迁移人口的65.1%其中以务工经商为迁移目的的占45.9%反映了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劳动力的跨地区就业城市到城市的迁移和农村到城市的迁移构成了全部非户籍迁移的80. 3%实际上这些迁移者构成城市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Zhu(2002)使用probit模型的结构方程(structural equation)证实了城乡收入差距在中国农村向城市迁移过程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ciqshi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