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巴东:又闻乡间踏歌声
近年来,在湖北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级领导部门的积极关心和支持下,众多优秀的农村民间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欣欣向荣。前不久刚刚落下帷幕的湖北省首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上,巴东县各农村表演队在会演上精湛的表演技艺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掌声久久。这也是我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加快我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80时代初期,农民表演队曾经风靡大江南北,后来随着影视文化等的普及,农民表演队失去了市场,一度销声匿迹。
近日,记者在基层走访时发现,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表演队不仅回到农民身边来了,而且唱得更开心,跳得更带劲。
“庄稼汉”变大明星
“你好!你们是哪个地方的?……好,6点赶到!”
12月10日,还在武汉参加湖北省首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野三关镇道子坪村撒尔嗬表演队队长谭平安一连接到了三个预约电话。他虽然人在千里之外,却依然运筹帷幄,把演出安排得妥妥当当。
谭平安原来是村里的“村官”,2008年辞去职务后,一心一意地带着他的表演队走南闯北。“我手下有3个表演队,现在我们的演出范围扩大到了金果坪、水布垭、清太坪等乡镇,有时候鹤峰、建始、长阳等周边县市的也会请我们去演出。”随着演出阵营的扩大,为了演出更加方便,他购买了2台金杯商务车。
“捡起鼓槌唱起来,一要声气(音)喊得娇,二要动作跳得乖———你是很人就拢来!”在野三关一处老人家的丧礼上,伴随着鼓声和歌声,野三关镇撒尔嗬表演队的汉子们踩着鼓点踏着节奏,在灵柩前且歌且舞,旁边观看的乡邻一起呼应:“跳撒尔嗬哎——”。
现场气氛欢快热烈,演员跳得起劲,观众看得带劲。一位村民说,“他们跳的撒尔嗬到底还是专业些,看起来真过瘾!”说话间,自己也开始做起绕背穿肘的动作,加入了跳撒尔嗬的队伍。
在沿渡河集镇,记者看到另一番景象:12月6日,在集镇的一处婚礼上,新人们请的不是现代歌舞剧团,而是请了本镇的堂戏班子。虽然飘起了濛濛细雨,但观众们仍然里三层、外三层地将小小的戏台围得水泄不通,几个刚放学的孩子则挤在前头,好奇地张望那浓妆粉黛的演员。
在巴东农村,像撒尔嗬表演队这样的农民表演队越来越活跃。仅野三关镇就有11支农民表演队,溪丘湾乡有2个堂戏班子,成员全部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平时在家种地,农闲时就聚在一起排练。名气越大的演出队,业务也就越多。据介绍,表演队在本乡镇表演,一场收入1500元;如果在外乡镇表演,一场收入2000元;跨县演出,一场则是2500—2800元。
在巴东县,这样的农民表演队共有70多支,演职人员接近1000人。在日益富裕的农村,越来越多“不差钱”的农村家庭在过红白喜事时,首先考虑到的就是请个表演队,一来图个热闹的气氛,二来也请亲朋好友过过眼瘾。
老手艺成“金饭碗”
“我过去总是担心手艺失传,现在看来是不会了。”野三关镇劝农亭村农民、恩施州民间艺术大师黄在秀说。
巴东县江南地区撒尔嗬表演队的发展壮大与他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从2002年开始,黄在秀开始在水布垭、野三关、大支坪等乡镇举办民间艺术培训班,系统传授撒尔嗬、山民歌、花喜鼓、十姊妹歌等土家族民间传统歌舞,培训弟子1700多人,有190多人先后走上正式表演的道路,组建了24支撒尔嗬表演队。
江南有黄在秀,江北有谭绍康。江北群众在婚嫁喜庆或者劳动之余有唱堂戏的习俗,年过七旬的溪丘湾文化站老站长谭绍康着手组建了第一个堂戏班子。堂戏班子四处巡演后,让曾经几近“失声”的堂戏在乡间重新焕发活力。现在溪丘湾、沿渡河等乡镇先后组建了民间表演队12支,浓墨重彩的扮相、咿咿呀呀的二胡、婉转悠扬的唱腔,为农民婚礼庆典、乔迁新居、商业庆典等增色不少。
农民演出队就像是一阵阵细雨,温润着农村文化这块曾经贫瘠的土地。“农闲时,农民大多是赌博打牌的多、喝点小酒啊、扯点儿闲白啊,一天没的点儿正事。现在有了农民表演队,农民爱听爱看,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大支坪镇耀英坪村民范民学说。
农民表演队生之于民,用之于民,他们和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掌声一片,有人戏称他们就是巴东农村的“心连心艺术团”。演出的多了,以前那些外省市四处流窜的低俗、色情的“大篷车”再也没有出现过。
农民看得开心,演员跳得带劲。野三关镇太平店村村民谭传能今年55岁,是撒尔嗬表演队的老队员,今年光他一个人的演出收入就达到3万元 。眼见着学艺也能挣钱,23岁的水布垭镇草池塘村农民谭得运也放弃了外出打工的想法,成了撒尔嗬表演队的新成员。像他一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农民表演队。据介绍,农民表演队的演员们平均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
“家常菜”上大舞台
巴东农民表演队的舞台有时很小,小的只是10来个平方的戏台;有的时候很大,大到中国歌唱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