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
姚集中学 刘立
二〇一四年三月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坚持教文育人,利用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挖掘文章内涵和美学情趣,以美怡情,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净化、陶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下面我仅就《骆驼赋》一课浅谈一下是怎样进行德育渗透的。
《赂驼赋》是一篇震撼人心,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作品,作者借物喻人,通过对顽强坚忍的骆驼和英勇献身的驼工刻画,热情歌颂了珍爱生命,为抢救国家公共财产而壮烈牺牲的英雄,以及为勘探和开发油沙山而献身的烈士们。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中生命物质的热爱之情和对人类生命价值的深层思考。在教学中,我分别从以下几个途径进行德育渗透。
1、从简介时代背景中进行德育渗透
本文叙述的是1954年我国第一代石油工人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在简介这一内容时,我把事先搜集好的铁人王进喜的事迹图片资料用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然后要求学生分析归纳,在那个时代,我国石油工人都具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学生讨论后得出,不怕困难,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德育渗透。
二、在分析细节中进行渗透
本文作者没有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外貌和语言,而是通过感人的细节展示人物美好的心灵,因此,在分析本文的主旨,把握人物形象时,我抓住细节描写分析这一环节,随机进行德育渗透,如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文中“猝然倒地,它张着大嘴、仰天长啸”时,驼工向队长“苦苦哀求”,当骆驼顽强地支撑起前蹄,毅然站了起来,“迈着沉重但充满无限希望的驼步,一步步向勘探队走来时……”和他跪倒在地“紧紧地抱着队长的双腿”“失声大哭”那些细节,来充分感受驼工那金子般善良的爱心,通过对“他的上衣袋中只有五元人民币,这钱是他第一个月 留下的工资,准备寄给他家双目失明的老母亲”这个细节描写分析,了解他是一个极为孝顺的人,从中认识到小人物也有大境界。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受到震撼。
三、从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中进行德育渗透
《骆驼赋》一文环境描写着墨不多,但紧扣主题,烘托了人物的心灵。如“1954年,当第一支石油勘探队踏入这浩瀚的生命禁区时,运载物资、陪伴他们前行的只有‘沙漠之舟’——骆驼”和“远处绵延起伏的阿尔金山”“那被风沙撕裂的道道褶皱”““‘“苍苍戈壁,戈壁苍苍,只有沙砾,只有沙砾”——这些描写,在布置学生阅读课文时,我先让学生把它们找出来,然后分析其作用,通过讨论和点拨,得出这些环境描写暗示了工作环境的恶劣,石油工人面临的困境,烘托出石油工人不怕困难和本文主人公义无反顾,英勇献身的精神,从而渗透思想教育。
四、在朗读中渗透德育
本文内涵深刻,叙事生动,并于叙述中融入了浓郁的抒情色彩,容易激起学生情感共鸣,我在本文教学中根据文章特色将指导朗读贯穿始终,尤其是抓住那些表现力很强的细节描写和抒发情感的语句段落,如“我也仿佛听见范介民说:我永远和骆驼同在了”“’”“不远处——永垂不朽”“31年了,他和那峰骆驼一直走向我们心灵深处”让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达到内化。深深感受到我国第一代石油工人思想品德的高尚,精神之伟大。
五、在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中进行渗透
本篇课文不仅热情歌颂了石油工人不怕困难,珍爱生命为抢救国家财产而壮烈牺牲的献身精神,更深层次的内涵,是表达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范介民以及同他一样坚忍不拔无私奉献的石油工人之所以足以让作者终身难忘,是因为他们对生命价值的认识与献身精神深深打动了他,在分析这一层旨意时,可以通过“不远处,已建成了一个百万吨的油田,钻塔林立,钻机轰鸣,现代化运输车队川流不息,油沙山下耸立着一座纪念碑”的阅读,提出这样的思考题:“这个油田与这座纪念碑之间有什么关系”?“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探讨,使学生把握了正是石油工人的无私奉献,才换来了今天石油战线崭新的面貌,说明了人生在世只有奉献,才能使社会国家向前发展,人才活得有价值有意义这个主旨,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思想教育。
以上渗透途径和方法要因教材内容而定,不可千篇一律,同时要严格按照“见缝插针,随机育人”的原则。否则,语文教学就成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
Writing material: three hundred philosophical storiesThe three hundred chapter of philosophical story1, a turkey and a cow idle gossip, Turkey said: I want to fly to the top of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年导热油锅炉竣工最全面精品资料.pdf VIP
- 错案问责申请书范文.docx VIP
- 保时捷-Macan (迈凯)-产品使用说明书-Macan GTS-Macan GTS-17Macan_95B_Basis_BAL_WKD95B039317_CHS_HighRes.pdf VIP
- 2025年04月10月自考《财务管理学》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Unit8OnceuponaTimeSectionA2a-2e(第2课时)课件内嵌音视.pptx
- 个人债务集中清理工作指引.pdf VIP
- 24CDX009-2数据中心机电设施设计与安装-电力模块锂离子电池柜间接蒸发冷却空调系统.docx
- 入党志愿书里面的入党志愿.docx VIP
- 关于入党志愿书里的入党志愿.docx VIP
- 叠合板吊装专项施工方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