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相关酶CDC13综述.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综述:Cdc 13的结构、功能及其同功蛋白简介摘要:Cdc 13是在酿酒酵母细胞(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中发现的一种端粒单股接合蛋白,具有募集端粒酶复合体,保护染色体及调节端粒长度的作用,同时为细胞周期顺利进行做准备。关键词:Cdc 13,端粒,DBD,CST,Shelterin,hPot 1Cdc 13是在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中发现的,具有和端粒序列单链部分TG1-3特异性结合能力的蛋白质。与原生动物纤毛虫(Oxytricha nova)中发现的Tebp(telomere end-binding protein)、脊椎动物中的Pot1(protection of telomeres 1)以及人类hPot1(human protection of telomeres 1)等端粒结合蛋白功能相似,参与端粒的维持与细胞周期的调控。其包含942个氨基酸,大小约为104895Da。Cdc 13结构及与单链DNA(ssDNA)的结合在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中,端粒是由大约300bp的C1-3A/TG1-3双链DNA和一3’单链DNA组成,序列上具有重复性。Cdc13通过寡核苷酸结合折痕区域(OB-fold)功能位点与3’ssDNA结合,形成Cdc 13DNA-binding domain(DBD)/ssDNA复合物。Rachel M. Mitton-Fry等人确定了这一复合物的结构[1]。如图1,2图1Cdc 13-DBD/ssDNA立体图像。深蓝色为β-折叠,淡蓝色为α-螺旋,灰色为环状区域。红色为DNA(dGTGTGGGTGTG)。图2,A,品红色的为大β2-β3环,β-折叠1朝向观看者,β-折叠2在其后面。B,DNA在β1-β2,β2-β3,和β4-β5环的缝隙间穿过,绑定在OB-fold的表面。Cdc 13-DBD含有大约200个氨基酸残基(从497/924到694/924),位于这个蛋白质的中心部位[2][3],与单链端粒DNA结合高度紧密(Kd=0.3nm),在细胞外实验已证实其结合具有特异性[4][5]。在图2B中可以看出,ssDNA在Cdc 13-DBD上以一种不规则的构造延伸着,11个脱氧核糖核苷酸围绕着Cdc 13-DBD成140°,与蛋白质表面的两个构造不同接口相互作用。从5’到3’,ssDNA依次经过β1的N端,沿着β4、β5、β3弯曲,最后与不规则的β2-β3环延伸作用,β1-β2,β4-β5环形成一个缝隙夹紧DNA链。未发现DNA链与C端螺旋有何相互作用[1]。Cdc 13的端粒调节机制及其与细胞周期关系端粒长度的调节由一个三聚物CST(Cdc 13,Stn 1和Ten 1)实现[6],图3。CST在端粒的保护和复制调节中起双重作用[7]。尽管Cdc 13是主要的DNA结合亚基,但三种蛋白在端粒保护中都起作用,且移除其中任何一个亚基都会导致C-strand的降解,G-strand悬垂结构的过度延长,触发RAD9细胞周期检验点,最终使细胞停留在G2细胞周期[8,9,10]。在S期末期,Cdc 13的磷酸化促进其与端粒酶亚基——Est 1的直接作用[11],从而加强端粒酶对染色体末端的延伸[12,13]。随后Cdc 13去磷酸化,通过减少Est 1与Cdc 13结合,增加Stn 1与Cdc 13结合来限制端粒酶的活动[11,14]。Cdc 13和Est 1配合与DNA聚合酶α的两个亚基(Pol 1和Pol 2)直接作用,招募DNA聚合酶α补齐C-strand[15,16],图4。图3,CST三聚物简单示意图。图4,端粒调节简单示意图。[18]Shang Li, Svetlana Makovets等在前人基础上提出一种Cdc 13磷酸化的精细模型[11]。图5细胞周期进入到S期末期时,Cdk 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在T308磷酸化Cdc 13,被磷酸化的苏氨酸308在G-strand悬垂结构上使Cdc 13偏向于与Est 1结合(反之,去磷酸化则减少Cdc 13与Est 1的相互作用,促进Cdc 13与Stn 1/Ten 1结合),将逆转录酶催化亚基Est 2活化,募集模版TLC 1RNA与Est 3形成端粒酶全酶,推动端粒TG1-3DNA的延伸[17]。除了Cdk 1的磷酸化作用,短端粒对Tel 1优先募集,随后Tel 1/Mec 1将Cdc 13磷酸化(在丝氨酸249和丝氨酸255或其他尚未明确的磷酸化位点)与Cdk 1的磷酸化协同作用,促进Cdc 13对端粒酶复合物的募集。Cdc 13及其同功蛋白尽管Cdc 13与Pot 1缺乏序列上的相似性,但Cdc 13-DBD含有的OB-fold与Pot 1含有的OB-fold在结

文档评论(0)

musouhtt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