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王挥泪悼王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翼王挥泪悼王姑 罗少源 凌云壮志欲驱胡,跃马横戈女丈夫。 留得英雄埋骨地,百年人自敬王姑。 在兴文石海洞乡风景区以东十公里的地方,有一片荒野,布满了许多奇形怪石,还有一片片的小石林,秀丽而壮观。形如红色珍珠的红籽遍地皆是。在那荒野里,有一个黄土山,地名叫大山包,离新坝乡的落岩河有五里路。在那大山包上,有一个砂石堆,当地百姓多年一直都把它叫做王姑坟。王姑是谁?最近我读了曾令缓老先生的一篇遗作,听了一些传说,才知道:原来是太平天国将领翼王石达开,在太平天国革命后期,见诸王猜忌,自相残杀,为避杀身之祸,于清咸丰七年(一八五七年)率众十万出走,途径江西、浙江、湖南、广西、湖北进入四川.一路上不但有清兵追击,还有各地方军堵截,战斗极为艰苦。就在这艰苦 的岁月里,翼王在途中收纳了一女中豪杰,名王姑。由于工姑与翼王年龄相近,感情不错,王姑还有与翼王成亲的思念。当时石达开因为重任在肩,每天要率众打仗,无心考虑个人问题。为表达相爱之情。翼王认王姑为义妹,并调数千兵马交王姑率领。王姑从此实际上成了翼王的一员副将,一路上专门领兵断后,迎战了多次清兵的追击和地方军的堵截,立下厂累累战功。 咸丰十一年(一八六一年)四月,石达开的大军进入叙永、兴文一带,其间曾率众攻打长宁县城,经过半月的战斗,终于得手。攻城胜利后,迅速修整队伍。据说石达开此时将总部迁驻腮峨洞(今天泉洞),而王姑所率数千兵马,奉命驻守落岩(今新坝乡)。由于长期作战,弹粮皆尽,将士们没有粮食吃,就上山采摘红籽充饥。因为红子解决了军中缺粮的困难,将士们都把红籽称为”救军粮”,后人传说至今。此时王姑的部下很多人都染上了疾病,王姑自己的病情也很重。正当王姑奉命率部向晏州城(今大坝镇)进发,行至大山包时,王姑病情突然加重,经将士们土法抢救无效,殁于此地。由于王姑平日以平等态度对待士兵,下属官兵感其恩德,沿途就地肃立,深表哀悼,并用传递法,从五里之外的隆昌沱专取河中砂石,为王姑垒坟,由于人多力大,瞬间墓成,所剩余石皆弃于路上。天长日久,形成了一条砂石路面,至今还在部份留存。石达开得悉义妹不幸逝世的恶噩以后,极为悲痛,亲自在晏州城内挥泪写下”大义千古”四个大字,制作成金匾,悬挂于城内张爷庙内,表达其对王姑的悼念。 文首那悼念王姑的诗正是曾令缓老先生所写。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 忆雪山古佛台 雪山古佛台地处乌蒙山脉末端,现在是兴文县新坝乡境内,长廿余公里,最高处海拔1600米左右,古佛台就是指的最高处岩石下的一个庙宇,建于何时没有详细了解。庙宇建在离雪山最高处约100米的岩匡内,有古佛一樽,另有身份不同的菩萨若干樽。庙宇不小,随时都有几十上百的香客,大多是还愿烧香。可惜当年(1950)我们三位民兵,不是因为旅游而去,而是因为一个地主老财把应该分给农民的物品被盖等藏于庙中,我等三人(袁修荣、李德祥及本人)奉命去取回,作为顺利果实分给农民。 说起那雪山古佛台,真不容易,那是一九五0年的夏天,我们早上从家中出发,一人只带了一支步枪和少许干粮,翻过黄草坪,经过三河口,爬上白刀岭(白刀岭是山的脊梁像一把口朝天的白刀而得名),人行道路就在刀口上,两面绝壁,所说的路只能经过一人,两膀因为海拔高而且又没有泥土,根本不能生长树木,只生长一种最高不超过半个人体的罗汉竹,一路艰苦,登山很难,到了下午三四点钟,我们才登上庙宇,沿途只有少数香客,别的人一个也没有。当天下午在庙宇中吃了晚饭以后(庙宇伙食团因为运输困难,仅有一点豆腐作菜),将地主藏的被盖衣物取出后,便原址休息。晚上根本不敢下山。庙宇没有旅店,包括香客在内都是各人在庙内静坐过夜,虽是夏天,但到了晚上,庙内便冷了起来,我们三人只好将地主藏的被盖打开过夜,蚊子不少,一夜没有睡好,次日早晨便很早起来,一面休息,一面等待早饭,大约已经是上午九时左右了,庙内才吃早饭。饭后我们到岩边,看一下天空,估计太阳已很高了,可是大家都很奇怪,又是天晴为何看不见太阳?不料战友袁修荣一下子惊了起来,你们看为何太阳在那里?原来雪山的东面全是平川地带,没有高山连接,有点小山也不高,只有南面和西面才有仙峰山、观斗山之类的高山。太阳从东面出,到九点过钟了,平眼看去还没有我们的位置高,而且还是红红的。再远看东边的天边,好似在我们的脚下,大家因为从来未见过这种自然现象,所以都很高兴。才体会到山上与我们山下大为不同。后来那个老一点的和尚才给我们说:“你们要是起来的时候就看太阳出山,那才好看,就像从我们站的山脚下出来一样,又红又大。”当天我们下山步子很快,下午不到三点便回到了本村。 一九八O年春,县上开始搞兴文石林的开发,思想上才对搞旅游有一些想法,雪山古佛,是兴文的一处很好的旅游资源,将来有那么一天,条件成熟时将其开发,很可能是一颗明珠。其实对雪山古佛,我早就

文档评论(0)

zhuolangbbb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