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当我们生活在大学校园的时候,我们向往校园之外的世界;可是一旦我们走出校园,踏入社会,我们又怀念起大学校园的美好宁静。这岂不意味着,当我们身处校园之时,没能好好享受校园的宁静美好;当我们身处社会之中,我们又没能好好体会社会的丰富和精彩?两手空空,毫无所得。最后人生归为一场虚无。 我们总是把希望寄托在未来,而到了未来,又希冀更遥远的未来;而每一次达到曾经向往的未来之时,又总是不禁怀念过去的美好。 难道人生就是这样,永远生活在别处,寄托在别时吗? 其实,如若洞察人生的整体,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我们全都生活在今天。人生不过是由许许多多的今天所组成的过程而已。过去已不再,未来还没有到来,两者都不可触摸,人生在世,实在应该把握好眼前所在的今天,好好享受这如许今天组成的过程。 * 世界观最终落脚于人生观 观点:人生不要总是生活在别处,也不要总是寄托在别时,我们就生活在当下,要珍惜当下。 观点:知识与人和人生几乎没有直接关联;而智慧总是关乎人,关乎人生。 观点:智慧原本就是生活的智慧。 观点:知识是确定的、僵死的, 而智慧像火, 总是跳跃不定。 知识也许能充实人的头脑, 但不能震撼人的心灵。 智慧总是蕴有一种 震撼人心的内在精神力量。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观点:与科学知识不同,哲学的智慧具有一种整体洞察宇宙人生的视野,而这种整体洞察的结果,就叫世界观。因此,世界观即智慧。 2、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观点:当前一种理论用来解释后一种理论时,前一种理论就变成了方法。因此,理论即方法,方法即理论。 3、世界观围绕人生展开,其核心是人生观和价值观。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观点:人生总会遇到精神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烦恼,人生问题不是科学所能解决的。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作为智慧的学问,它一定是以人生的根本问题为最终立脚点的,世界观在人生领域体现为人生观。 1、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 哲学的基本问题 (1) 思维(意识)与存在(物质)谁决定谁 ——本体论问题 两大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思维(意识)与存在(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 ——认识论问题 可知论&不可知论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表现形态 远古的萌芽形态:灵魂与肉体、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 古代的朴素形态:世界的本原是“原始物质”还是“理念”的问题 中世纪经院哲学形态: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 近代的完全形态: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现代形态:人及其活动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 (2)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 思维能够反映存在,世界可以被认识。 “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 荀子 不可知论: 否认思维能够反映存在,认为世界在原则上是不可以认识的,或至少是不可彻底认识的。 康德哲学“自在之物” 庄周梦蝶《庄子·齐物论》 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 1、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中国古代“五行说” 古希腊泰勒斯“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原子” 机械性 不彻底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最科学 最具有革命性 2、唯心主义的两种历史形态 (1) 主观唯心主义 “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英,1685-1753)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王守仁(明,1472-1529)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陆九渊(宋) (2) 客观唯心主义 朱熹(南宋,1130—1202):“理在事先” 程颐:寡妇能再嫁否?饿死是小,失节是大 黑格尔:绝对精神 3、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形态 (1)“辩证法”释义 Dialectic—对话、辩论“精神助产术” (2)三种形态 A 古代朴素辩证法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 赫拉克利特 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 —— 赫拉克利特 老子:物壮

文档评论(0)

peai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