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美国中小学的品德教育及其借鉴意义.docVIP

试析美国中小学的品德教育及其借鉴意义.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美国中小学的品德教育及其借鉴意义   摘 要: 品德教育是当前美国中小学中主要的道德教育模式。在历史上,品德教育牢牢占据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流,但在20世纪中叶,受后现代主义、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品德教育一度式微,给美国社会和校园秩序造成了一连串的负面效应和消极冲击。从80年代开始,“新品德教育”运动日渐复兴并蓬勃发展。从探讨美国品德教育的兴衰入手,分析“新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方法和特征,冀望能对我国的校园品德教育有所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美国;新品德教育;公民;品德实践;学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65-1285/c.2016.02.12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胡雨.试析美国中小学的品德教育及其借鉴意义[J].克拉玛依学刊,2016(2)64-68.   长期以来,美国品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对世界各国都产生着重要影响。近些年来,“新品德教育运动”在美国教育界再次勃兴,由此引起了各国政府和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本文拟探究美国中小学新品德教育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着重研讨“新品德教育”的内容、方式和特征,以求为中国中小学校园品德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 当代美国中小学品德教育复兴的缘由   “品德教育”或译“品格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在许多情况下,与“人格教育”(personality education)“道德教育”(moral education)以及“价值教育”(value education)皆被视为同义词。古往今来,中外教育家无不竭力推崇和反复强调良善美德的重要性,不遗余力地践行和推广德行教育,把促进个人和社群的高尚品格和“共善”视为己任。不论是孔子的《论语》还是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其出发点都是强调品德教育对提升个人品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所固有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应该说,美国品德教育发轫于殖民地时代,直至20世纪20年代以前,传统的品德教育始终在学校中牢牢占据主导地位,对于美国民族国家的建构和公民意识的培养一直发挥着难以估量的重要作用。概括起来,美式传统的品德教育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点:采取一种强制性、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如说教、训诫、榜样、纪律、奖惩等直接方式;旨在维护社会的道德秩序,培养符合社会规范的合格公民;强调诚实、勇敢、节俭等正统美德及价值观。[1]33-35不过,从20世纪30年代伊始,这种传统的品德教育日渐失去了昔日绚丽的荣光,其理论、方法及效能饱受诟病,屡遭质疑。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受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冲击和影响,传统上念兹在兹的品德培养在跟金钱至上、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较量中节节败退,在美其名曰“价值中立”“文化多元”“崇尚个性”“反对灌输”的幌子下日渐丧失话语霸权。受到价值相对主义和虚无论的熏染侵蚀,公众和学校当局一改既往积极介入、传统正面的品德教育范式,转而采取放任自流、不作为的消极立场,结果导致极端个人主义、缺乏公德意识的价值观泛滥。如此一来,美国中小学忽视品德教育的重要功能,忽略教师作为社会和个人价值传递者的关键角色,偏离了学校担当塑造合格公民神圣使命的根本宗旨。由于指导原则的偏差和误导,在一向有道德楷模美誉的中小学校园里,毒品、堕胎、枪支、偷盗、帮派等一系列恶性事件屡屡发生、层出不穷,而打架斗殴、逃学、辍学、不尊师重教、不尊重父母等社会问题更是家常便饭、见惯不惊。这些大大小小的事件和问题,严重破坏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致使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更危及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前景。毋庸讳言,强化品德教育,让社会不再向下沉沦,实乃当务之急。   面临每况愈下的校园危机及教育失范,早在80年代初有识之士便大声疾呼道德沦丧对美国社会的消极影响,批判反思过去种种的错误做法,力求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在社会舆论和教育界的共同推动下,美国国家学校联合会于1987年向美国教育部提议“在公立学校塑造品格”计划,提出要在全国15 000所学校中加强品德培养。1992年,由教师、学者、家长和政治领导人组成的“品德关注联盟”(Character Counts Coalition)齐聚科罗拉多州小城阿斯彭,共同探讨美国中小学品德教育大计,并在会后联合发表了《关于品德教育的阿斯彭宣言》(The Aspen Declaration on Character Education)。该宣言确认了品德教育的6大支柱,即信赖、尊重、责任、公平、关怀、公民义务,认为它们是人们应当遵循的共同价值观。[2]134 之后,美国参、众两院于1994年一致通过议案,确定每年12月16―22日为“全美品德关注周”(National Character Counts Week),随后通过的《中小学教育法案》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