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生态因竹而美 百姓因竹而富.docVIP

赤水:生态因竹而美 百姓因竹而富.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赤水:生态因竹而美 百姓因竹而富   初冬的赤水河畔,依旧绿意盎然,一片片竹林在微风吹动下秀美异常。   赤水市丙安乡丙安村村民曾富强大清早出门砍竹。他家的600多亩竹林一年产竹20余吨,靠卖竹笋和竹原料就可收入8万余元。   在竹子之乡赤水,生态因竹而美,百姓也因竹而富。   依托130万余亩竹林,赤水市竹循环产业发展风生水起,形成了造纸、竹地板、竹纤维、竹工艺品等10多个领域上百种产品,“竹业强市”的目标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产业培育   变生态包袱为生态凸显   从赤水市区驱车向东南,约30分钟车程,便到了丙安古镇。巷子里来往的游客让这座千年古镇热闹非凡。   然而,十年前的丙安古镇游客很少。近年来丙安古镇的旅游兴起,除了交通的便捷,更多得益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站在古镇索桥上仰头而望,四周绿竹掩映,竹林间小溪潺潺。   曾富强家就在竹林里,从古镇街巷出发,往上爬几分钟的石梯便是。   曾富强说,过去的丙安村,大片土地种庄稼,既没有经济收入,也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渐渐走上“栽种一偏坡,收回一小箩”的穷路。   为走出这一恶性循环,2000年起,丙安村在政策号召下,大规模开展退耕还林,全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但问题来了,退耕还林后,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栽果、种药、养畜……这些方式村民早就已经试过了,效果并不明显。   经有关部门研究,赤水的土壤气候与福建省永安市类似,适合栽种竹子。永安市靠竹而兴,赤水是否同样可以?   2001年以来,赤水市抓住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机遇,把“竹业强市”作为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实施退耕造竹工程,全面推进“赤水河流域三百里竹廊”建设,走竹业生态经济增长之路。   10多年来,赤水市从福建省引栽更具工业加工价值的楠竹,以每年5万亩以上的速度营造竹林,造竹面积达75万亩。目前,全市竹资源总面积达130万余亩,人均竹林面积超过4亩。   以竹代木使赤水每年实现木材替代60万立方米,等于每年节约下6万亩森林,有效治理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   如今,赤水森林覆盖率达80.3%,成为贵州全省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县(市),竹林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和人均竹林面积均居全国第一,先后荣获“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市”、“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市)”等称号。   产业兴起   变分散经营为集聚发展   产业资源有了,如何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青山绿水能当饭吃吗?   顶住争论,曾被认为“不干正事”的赤水破釜沉舟,围绕竹子做文章,竹林种植、产品加工、竹海旅游三大产业无缝对接,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完美结合。   “由于竹子可永续利用,所以赤水搭建在竹子之上的发展道路是真正的绿色的可持续发展。”赤水市经开区工业经济处主任刘涛说。   2010年,赤水市决定聚集发展竹产业,成立“竹业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发挥产业园区示范效应,积极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   通过招商引资、鼓励奖扶,赤水将老牌竹加工企业技改和新加工企业延展并重推进。截至2014年底,园区已入驻企业72家。其中投产企业63家,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43家,在建企业9家。   引进企业后,赤水还致力于技术创新,竹产业经历了由过去粗放手工制作到如今的科技创新发展路径。   在赤天化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内,几十米高的蓝色铁架从山上连到山下,这是蒸煮塔,是国际竹浆林纸一体化最先进的技术。   “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套系统生产竹浆的设备。”生产部部长何金平亮出技术配备的“家底”:国内的削片机最多一小时削8吨竹片,他们的一小时能削40吨,同时还拥有国内制造的最大的碱回收炉。   污水处理技术上,赤天化纸业股份有限公司采用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制浆工艺技术,污染物质尽可能在装置内部进行封闭处理,从而大大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压力。   何金平告诉记者,公司在制浆生产废液(黑液)的碱回收利用中,通过煅烧回用等技术手段,实现整个系统的封闭循环和制浆废液的零排放。污水采用二级生物法处理,并增加脱色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水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   “园区招商引资时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无污染,因为生态环境是赤水市的财富,丢掉了生态,就是丢掉了饭碗。”刘涛说。   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赤水还不断进行自主开发,目前竹加工业方面已拥有近30项国家专利,形成了“竹―纸浆―原纸―纸品”、“竹―竹渣―竹板材(竹碳、竹肥)”、“竹―竹笋―休闲、居家食品”的产业链条。   目前,竹产业年产值达30亿元以上,占全市工业产值的40%以上,引领着赤水经济发展。竹地板、竹工艺品、竹纤维制品还远销日本、俄罗斯、美国、阿联酋等17个国家和地区。   产业延伸   变传统农民为乡村创客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