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讲西方法理学思想之源头.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第二讲 西方法理学 思想之源头 引言:关于前期智者的法律思想 一、苏格拉底的法哲学思想 二、柏拉图的法哲学思想 三、亚里士多德的法哲学思想 目的与要求 理解古希腊法哲学思想。对西方法哲学思想发展的影响。 了解苏格拉底的守法观; 重点掌握柏拉图的法哲学思想的发展,思考与讨论柏拉图与孔子之比较; 了解亚里士多德的法治论。 目的与要求 到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时,在希腊产生了智者。 智者(sophistes)来自名词智慧(sophia)。 智者派奠基人普罗泰戈拉提出了一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 黑格尔称:“这是一句伟大的话”,“是一个伟大的命题”。 这一命题集中地反映了智者派所追求的法律文化的精神,标志着希腊人法思维的转折。 当时的法律思想还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寓于哲学之中。 在希腊,与智者思想论点相对立的,是苏格拉底集团。这一集团代表保守的贵族阶级的利益,反对雅典奴隶主的民主制。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号称“希腊三杰” 引言:关于前期智者的法律思想 一、苏格拉底的法哲学思想 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399年), 早年对自然科学颇感兴趣,精通当时的量地学(即几何学)和天文学,后因立志研究人类道德改造问题,乃毅然放弃与人类行为没有直接关系的几何学及天文学,专以探索人生目的何在(何为善)以教导雅典青年为职志。 苏格拉底自己没有留下什么著述,我们所知道关于他的事迹都是得自他的学生们的著作,主要是色诺芬(Xenophon)和柏拉图二人。 苏格拉底教导人要“认识自己”,又说,“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他把人类知识放在美德的首位,也就是以理性作为衡量道德规范的圭臬,这种论点对西欧伦理学的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苏格拉底主张 1.法律是人类幸福的标准,认为美德即是知识,道德规范就必须奠基于知识,来源于知识; 2.道德规范的混乱,是由于在知识上没有确定是非善恶的标准所致; 3.国家的法律就是体现是非善恶标准的,所以遵守法律,是一种美德的要求。 苏格拉底为了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甘愿以身殉道(原则、信念),而不愿苟且偷生,这是他的最伟大之处。 苏格拉底之死与守法精神 他认为,自己应遵守雅典的法律,他和国家之间有神圣的契约,这是他不能违背的。 他把作为一个公民而对国家所负的义务,与作为一个儿子对父亲所负的义务作了比较。 苏格拉底承认了人为法的权威,而且把遵守法律作为道德的要求,并认为是神圣的、绝对的不公正的法律,也必须遵守,不正义不就成了正义。 苏格拉底与案例教学法 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被称之为辩证法。他主要采用对话式、讨论式、启发式的教育方法,通过向学生提问,不断揭露对方回答问题中的矛盾,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般性的结论。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法”(Socratic method),是英美法系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等国法学院最主要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由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郎得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于1870年前后最早使用于哈佛大学的法学教育之中。 二、柏拉图的法哲学思想 阿里斯托克勒(Aristocles) 柏拉图原名阿里斯托克勒(Aristocles)。他的体育老师见他体魄强健,前额宽阔,就把他叫做柏拉图,而在希腊文中“plato”的意思就是宽广。据说他的名字源于他的宽额头,他的真实姓名却渐渐被人淡忘了。 柏拉图有两个哥哥:阿得曼图(Adeimantus)和格劳孔(Glaucon),在柏拉图对话中常有出现。 西方学者对柏拉图的评价 怀特海(A.M.Whitehead)说:“一部西方哲学史不过是对柏拉图的注脚”。黑格尔称他为“人类的导师”; 马克思也说他是“古希腊罗马时代的至圣”。 其在西方人类文化史上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孔子。 美国出版的《世界名人大辞典》和英国的《人民年鉴手册》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 柏拉图要求学生,不能生活在现实世界里,而要生活在头脑所形成的观念世界里。 他形象地说:“划在沙子上的三角形可以抹去,可是,三角形的观念,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留存下来。”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在参加一次婚礼宴会时无疾而终,享年80岁,葬于他耗费了半生才华的学园。 柏拉图晚年在希腊世界享有崇高的声誉,他当时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可用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悼词来佐证:“岿岿盛德,莫之能名;光风霁月,涵育贞明;有诵其文,有瞻其行;乐此盛世,善以缮生。” 柏拉图的《对话集》曾经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影响极大,在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常被后人引用的有:《辩诉篇》、《曼诺篇》、《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等。 《理想国》,不仅是 哲学家的宣

文档评论(0)

kabud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