痖弦 ~~台湾诗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港澳文学 台湾文学 台湾代表性诗人及其代表作(3) 三、痖弦 1. 痖弦简介: 痖弦,著名台湾诗人,原名王庆鳞。1932年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县东庄的一个农民家庭。六岁入本地杨庄营小学,九岁入南阳私立南都中学,十六岁入豫衡联合中学,1949年8月,在湖南参加了国民党军队,并随之去台。1966年12月,以少校军衔退伍。1969年任台湾“中国青年写作协会”总干事。1974年兼任《中华文艺》总编辑。1975年任幼狮文化公司期刊总编辑。1977年10月起担任台湾《联合报》副刊主编,1998年退休,到加拿大温哥华与妻女团聚。 主要著作有《痖弦诗抄》、《深渊》、《盐》、《痖弦诗集》(1981)等诗集。 痖弦1951年左右开始写诗,1952年开始投稿,1953年在《现代诗》发表了《我是一朵静美的小花朵》,1954年10月,认识张默和洛夫并参与创世纪诗社后,才正式写起诗来。接着的五六年,是他诗情最旺盛的时候,甚至一天有六七首诗的纪录。1966年以后,因着种种缘由,停笔至今。 痖弦是台湾《创世纪》诗刊的三驾马车之一,他以诗之开创和拓植知名,他的民谣写实与心灵探索的风格,影响台湾诗坛二十多年,从者甚众。 痖弦认为,人生朝露,艺术千秋,世界上唯一能对抗时间的,对他说来,大概只有诗了。他的诗作,追寻青年时代的梦想,呼应内心深处的一种召唤,并尝试在时间的河流里逆泳而上。 痖弦的诗,以质取胜,不追求创作数量。他的诗所写的都是他的体验和体会。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是“对于生命本质的体认”,如果一时还没有这种体认,他则自甘于淡泊。 2. 痖弦诗歌特色 四类意象: 台湾五六十年代的诗坛对诗歌意象十分重视,痖弦也不例外。他“完美而独特”的诗歌意象 受到了众多论者的好评。 痖弦的意象世界纷呈繁杂,按照风格来划分,主要可以分为甜美意象、神秘意象、荒原意象 和生活意象四类: 甜美意象在他的诗歌中十分常见,它们气味芬芳、色彩绚丽、质地软, 让人感觉到一种浓浓的甜腻。 神秘意象则色调阴森冷峻,与甜美意象形成极其鲜明的对比,死、亡灵、病是经常出现的语词,黑色则似乎是它们普遍的原色,隐藏其后的是玄秘的生命 体验。 荒原意象将笔触集中于城市的病态的物象上,着力揭示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充分体现诗人现代的“审丑”意识。 还有一类意象似乎是取自于生活中的实景实象,用冷凝的语言对客观世界作相对静止的速写,称之为生活意象。各种不同风格的意象经常在痖弦同一辑诗甚 至是同一首诗中出现,使得他的诗歌呈现出驳杂的风貌和异质的趣味。 (2)三种风格: 从1953年发表的第一首诗《我是一勺静美的小花朵》到1966发表的最后一首诗《复活陈》,痖弦写诗总共不过十三四年,但他前后期的诗歌风格迥异。早期作品的清纯明朗,《深渊》时期的冷肃激进,《一般之歌》时的宁静冷思的。在意象上,则是由前期甜美和一些略带神秘的意象慢慢演变为荒原意象和生活意象,由“玄想”到现实,由主观意象 逐渐变为客观意象。 对应着痖弦诗歌创作的三个阶段,按意象建构特点也可分为形容词阶段 、动词阶段和连词阶段。 第一阶段意象是以形容词为重心的,就是说,意象之外,加入了诗人在声光色等方面对事物的渲染。这些诗歌中的意象之所以给人以强烈的感觉,主要在于这 些起修饰作用的形容词的使用。 到了《深渊》发表前后,痖弦的诗歌呈现出了与之前很为不 同的风貌。在风格上,由恬静变为暴戾,形式上则由原来的静态的抒写逐渐变为急促的述说 。在述说中,描物绘形的定语逐渐消失,代之以突出节奏明快、语意流畅的动词。与此相适应,诗歌的结构形式从回环复沓变为参差不齐,表现方式也由原来的以比喻为主、重气氛 变为以暗示为主、重细节的强调。这可称之为动词阶段。 而痖弦后期的诗歌创作,形容词和动词地位渐次下降,而连词的作用则逐渐重要。意象的建构如果除却这些连词,整首诗歌的 结构就会坍塌。阶段的演进代表着他艺术的不断成熟。 (3)双重辉映 痖弦从一开始就同时迈进了东方和西方两条不同的诗歌河流,由此东方与西方、祈神与亵神、北方与海洋等许多不和谐的因素在他的诗歌中交迭辉映。可以说,痖弦受古代诗歌影响比较微弱,他主要是间接地通过何其芳、废名等三四十年代的诗人与古代传统接上的脉。对于西方的诗人,他受影响较早的是里尔克。里尔克对死亡和存在的思考、诗歌中的神性等对痖弦影响很大,神秘意象的出现可说与此息息相关。他的荒原意象的出现则与 超现实主义和艾略特等欧美现代主义诗歌影响有关。 痖弦向中西方诗人模仿和借鉴,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和创新,也是诗人从自身突围的一种方式 关于台湾诗坛争论不休的传统与西化问题,痖弦有很好的看法,而这些看法也成为他写诗的指导思想:“在历史的纵向线上首先要摆脱本位积习禁锢,并从旧有的城府中大步地走出来,承认事实并接受它的挑战。而在国际的横断面上,我们希望有更多现代文学艺术

文档评论(0)

dar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