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戏剧家席勒 席勒戏剧在中国
[摘要]在当今国际文学关系研究领域,外国文学在中国的接受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本文拟对德国作家弗里德里希·席勒的剧作,从上世纪初到当下的翻译和接受情况,进行一次历史的探讨。文章也将呈现这个接受过程中表现出的发展态势、具体特征以及存在问题。[关键词]弗…
[摘要]对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艺术中的赑屃形态变迁,皇家舞乐与景观艺术中的赑屃位置的研究可知,只有通过对传统景观雕塑的“充分认识体会,学会沿革发展”,不断与时代磨合去粗取精,将“意味”与“形象”结合起来持续发展,才能重塑东方当代景观艺术在世界景观体系中的…
[摘要]林兆华的《理查三世》既阐释出原作的深刻内涵,又在戏仿与隐喻中获得了部分观众的理解与认同,通过对莎剧这样的经典的演绎,林兆华力图探索莎剧所具有的巨大艺术张力和人性魅力,以及莎剧在舞台上呈现出来的当下性,其中既通过舞台叙述话语与当下观众理解的戏仿…
[摘要]在当今国际文学关系研究领域,外国文学在中国的接受已经成为一个热门
话题。本文拟对德国作家弗里德里希·席勒的剧作,从上世纪初到当下的翻译和接受情
况,进行一次历史的探讨。文章也将呈现这个接受过程中表现出的发展态势、具体特征以
及存在问题。
[关键词]弗里德里希·席勒;戏剧;翻译{接受
[中图分类号]1516.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1X(2012)05—0095-06
上世纪末,德国“文学教皇”赖希·拉尼茨基独
自主编,在岛屿出版社,推出系列丛书“德语文学经
典”。人们饶有兴趣,看究竟有哪些作家、并以何种
方式人他法眼。结果是:戏剧类的“经典”共分8卷,
涉及作家24人,剧作44部,即每个作家八选作品平
均不到2部。其中,以3部剧作入选的有:莱辛,克莱
斯特,施尼茨勒,布莱希特;有4部剧作入围的是歌
德。惟独席勒“鹤立鸡群”,携6部剧本上场。可见,
在编者眼中,席勒该坐德语戏剧厅堂的头把交椅。
在德国,席勒(1759—1806)是与歌德齐名的文
学大家,其作品沉雄浑厚,意蕴深远,充满理想主义
色彩。本文主要考察中国的席勒戏剧研究,仅在相
关语境中会稍及席勒研究的其他方面。因为中国的
外国文学研究,与汉译关系密切。尤其是早期研究
往往出现在译本的序跋中。所以,本文的考察将对
有关译本予以高度关注。
一、民国时期的译介与研究
中国晚清外交家张德彝在《随使德国记》中,记
载他1890年2月3日在柏林看戏,内容是“某甲”被
迫箭射亲儿头上之橘,这也许是中国人对席勒
名剧《威廉·退尔》的首次纪录。正是该剧,以后成
了席勒第一部汉译剧本,译者马君武。1915年,该
剧发表在上海中华书局发行的《大中华杂志》创刊号
上,自1月20日的1卷1期开始,连载到6月20日
的1卷6期。这份由梁启超主编的杂志,在创刊
号上即以席勒作品开道,非属偶然。同是梁启超主
编的《新小说》早在1905年3月的14号上,已刊出
席勒画像。这部雄浑刚劲、摧抑豪强的剧作在中国
际遇不凡。郑振铎在他“文学大纲·十八世纪的德
国文学”(《小说月报》16卷12号,1925年12月10
日)中称它为席勒最有名的剧本,并说:“当威廉·退
尔在射苹果时,或当他们在黎明的红光中报告胜利的
消息时,不知怎样的总使读者感到一种莫可言论的感
动。”他在文中一再突出主人公“被迫用箭射他自己
儿子头上的苹果之事”,让人想起张德彝当年观看此
剧后的记录。足证一个独创性情节的感人魅力。
1925年,上海中华书局推出《威廉·退尔》的单
行本。马君武在“译言”中交代:“吾欲译欧洲戏曲
久矣。每未得闲。今来居瑞士之宁茫湖边。感于其
地方之文明。人民之自由。到处瞻仰威廉退尔之遗
像。为译此曲。此虽戏曲。实可作瑞士开国史读
也。予泽此书。不知坠过几多次眼泪。予固虽非擅
哭者。不审吾国人读此书。具何种感觉耳。”到
1941年,此译至少重版4次,可见影响广泛。
该剧另一中译1936年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泽
者项子和。他在“译者弁言”中讲述此译缘由。一是
他初读此剧德语原文时,“泪为之收,血为之沸,头
为之昂,臂为之健”,最后对此剧“爱不释手”。二是
“偶以[马君武]译本与原文参照,见其所译简略之
处颇多,意或译自节本。”项子和为马君武留德时的
同学,或许因此,他才出言谨慎。但对马译的不满,
清晰可读。最后他说:“席勒与歌德齐名,此等世界
文字,精神文字,自由文字,爱国文字,不可无足本
之华译,因从以洪之意卒译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