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马拥军《哲学研究》从唯心主义总体性到唯物主义总体性.doc

1202马拥军《哲学研究》从唯心主义总体性到唯物主义总体性.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唯心主义总体性到唯物主义总体性 ——兼评卢卡奇对《历史与阶级意识》的自我批评 马拥军 在1967年版的《新版序言》中,卢卡奇对《历史与阶级意识》作了自我批评。研究者们对此意见纷纭:有的认为这说明卢卡奇终于站到了列宁主义立场上,成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者了;有的认为卢卡奇的自我批评是违心的,因此不代表他的真实见解,他的内心仍然坚持《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基本观点;有的承认卢卡奇的立场已经改变,但认为这种改变是一种悲剧,它说明政治对思想家人格的摧残,等等。在笔者看来,这些意见都是不能成立的。笔者赞同这样一种观点:卢卡奇在《新版序言》中确实超越了《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唯心主义,但这种超越导致的并不是传统意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是本来意义的马克思哲学的立场。这可以从卢卡奇晚年的著作中得到印证。 不过,笔者无意介入前贤的争论。本文想说明的只是,卢卡奇的转变符合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的哲学变革的实质。以总体性问题为例:卢卡奇抓住了黑格尔和马克思哲学中的总体性范畴加以阐发,这是《历史与阶级意识》的重大贡献,也是它的主要方面;但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对马克思辩证法的唯物主义性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对后人的认识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新版序言》表明卢卡奇认识到了自己的这一失误,但很多后来者却缺乏这种意识,以至对他的自我批评产生怀疑。对于中国学者来说,未能正确区分“客体”和“对象”两个范畴,把对象性混同于客体性,是导致误解的重要原因。 一、总体性: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超越 人们常说,马克思的世界观既超越了旧唯物主义,也超越了唯心主义,从而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这当然是正确的,但马克思所超越的并不是随便哪种唯心主义,而是黑格尔的“绝对”唯心主义,正如他所超越的并不是随便哪种唯物主义,而是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一样。不能欣赏和把握黑格尔“绝对精神”和费尔巴哈“人本学”的精妙之处,就不可能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世界观。 在这里,恩格斯的看法是完全能够成立的。他认为,黑格尔已经终结了“全部哲学”,因而,马克思的“现代唯物主义”已经“根本不再是哲学,而只是世界观”。从这一观点来看“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比较容易理解黑格尔和马克思的总体性观点。 众所周知,划分作为“哲学”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对“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马克思套用青年黑格尔派的话说,这涉及的是一个“实体”与“自我意识”的关系问题。凡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凡认为精神是本原的,属于唯心主义阵营。按照这个标准,强调“实体”的斯宾诺莎是唯物主义者,强调“自我意识”的费希特是唯心主义者。 黑格尔的总体性观点,表明他超越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对此,马克思评论说:“在黑格尔的体系中有三个要素:斯宾诺莎的实体,费希特的自我意识以及前两个要素在黑格尔那里的必然充满矛盾的统一,即绝对精神。第一个要素是形而上学地改了装的、脱离人的自然。第二个要素是形而上学地改了装的、脱离自然的精神。第三个要素是形而上学地改了装的以上两个要素的统一,即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人类。”显然,在这里,黑格尔用绝对精神这一“因素”扬弃了精神与自然界的抽象对立。用他自己的说法,叫作“实体即主体”。正是由于黑格尔哲学把实体和主体这样统一为一,他的哲学才具有最大的包容性。按照黑格尔的看法,所有的哲学形态都只是同一个哲学,即绝对精神哲学的构成环节。 马克思的总体性观点,则集中表现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和第三条中。在第一条中,马克思要求“对对象、现实、感性”,要“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即“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在第三条中,马克思则把“实践”确定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显然,同黑格尔哲学一样,这里也有三个因素,即对象、主体和人的活动,或者说,周围世界(环境)、自我和实践。三个因素的统一(环境的改变、人的自我改变、人的活动)构成了马克思世界观的总体性,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话说:“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们),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 马克思和黑格尔一样,运用总体性观点既对旧唯物主义,也对唯心主义展开了批判。马克思把他的总体性唯物主义称为“彻底的自然主义或人本主义”,认为它“既有别于唯心主义,也有别于唯物主义,同时是把它们二者统一起来的真理”。《历史和阶级意识》对此作了很多阐发,这里不再赘述。 二、唯心主义总体性 黑格尔所说的“主体”并不是个人主体,而是绝对主体,即神(上帝)。因此,表面上看,“实体即主体”的意思是说,自然界就是“神”。这似乎没什么了不起。毕竟,斯宾诺莎的“实体”本身就是思维与

文档评论(0)

wuail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