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身家20亿元昌盛集团邹锡昌:我是被高盛狠狠骗过的人
财富记分牌:身家20亿元
高盛说:“只要跟高盛名字沾边,上市绝对没问题。”
事实:上市未成,被高盛追债且加罚21%利息。
高盛说:“买地钱不够我们可以借给你。”
事实:高盛作为股东不能借钱且不能做贷款担保,最终借高息贷款解决。
高盛说:“我们是CB合伙人,不是股东。”
事实:委托给二线券商承销,拒绝一同路演宣传,禁止提及与高盛关系。
昌盛集团董事长邹锡昌与高盛对赌,2008年上市失败后欠下2500万美元的高息债务,广州地标“中华广场”一度险些易主这则大新闻,你可能听说过。但你一定不知道,这家全球最大的投行,是如何让邹锡昌这个老江湖暴跳如雷、悔青肠子的。
7月27日、8月10日,理财周报记者两次与他深入交谈,独家披露他与高盛合作三年背后不为人知的细节。
“跟高盛沾边上市绝对没问题”
理财周报:当初是你去找的高盛,还是高盛主动找的你?首次引进战略投资者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邹锡昌:是高盛旗下创投基金GSSIA投资部的人主动找上门的。很多人说我跟高盛合作是为了钱,但当时考虑引进战略投资者,真不是因为缺钱,而是为了上市,想把企业做大做强。另一个方面,我是100%控股昌盛集团,引进一个战略投资者也是为了规范公司的治理结构。
其实,筹备上市不是我的本意,但因为我是广州最早做房地产的,别的企业一个一个都上市了,老板碰见我就说,“邹先生,大家都上市了,你怎么不上?”我觉得不上市没面子。
关于决定上市引进战略投资者,当时公司开了一个高管层会议,一半人支持,一半人反对。反对的原因主要是说,我们做项目,一直是一个一个做,不缺钱,上市有风险,还有业绩压力。结果我最后拍板,决定要上市。
理财周报:那怎么会选择高盛的?还有别的选择吗?
邹锡昌:2006年底的时候股票市场很火,那时很流行的做法是,你房地产公司做得不错,投行就派人主动上门,通过发CB(可赎回可转换债券)方式出一部分资金,上市成功后占一定股份。
当时我跟五大投行都谈过,除了高盛还有美林、摩根士丹利、德意志和雷曼兄弟,他们下面的几个基金在竞争,高盛出价不是最高的。最后之所以选高盛,是因为一则出于它是全球最大的投行,总裁是美国财政部部长鲍尔森,之前也做了一些成功的大项目,的确比较厉害;二来当时亚太区总裁Kevien Zhang跟我说,只要跟我们高盛的名字沾边,上市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我就听信了他的忽悠。
理财周报:后来广为流传的你跟高盛签的对赌协议,是怎么一回事?
邹锡昌:有很多媒体报道说,我跟高盛对赌,其实不是,我们是签订了一个不平等条约。当时高盛出资2500万美元,约2亿元人民币,占12.5%的股份。他们本来是想投资5000万美元,占20%的股份,但我想那样的话,上市之后它占的股份很容易超过40%,我的绝对控股地位搞不好就给抢走了,最后讲到12.5%。
最后签订的协议是:昌盛集团向GSSIA创投基金发行2500万美元可赎回可转换债券,利率7%;如果不成功,要加罚21%的利息。高盛方面派一个人出任执行董事,在公司的经营方面插手干预,是导致后面上市失败的重要原因。
理财周报:这么高的罚息,当时高盛方面有没有进行风险提示?你有没有问过,上市失败的几率有多大?
邹锡昌:从来没有。关于罚息的问题,我专门提出来过,但是对方跟我说,“美国的基金投资都是这样操作的,这是惯例,不可能上市不成功的,你放心好了。”
“买中山那块地,高盛答应借钱”
理财周报:你所谓干预公司经营导致上市失败,具体是指什么?
邹锡昌:哎!高盛进来之后,天天叫land bank(土地储备),说一般房地产企业上市的话都要3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才有胜算,而我只有80万平方米。他们就让我到处去找地。我当时看上的两三块地,高盛都看不上,他们一直说,他们是最专业的,最清楚投资者喜欢什么,最后我只能听他们的。
跟高盛的第一次冲突,就是在买地上面。2007年3月份,我看上了花都的一块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不用借钱都能买下来,而且当时办手续很快,对下半年上市很有利,但高盛方面却极力反对,觉得面积太小,地段也不够核心。
后来,他们力主我买中山广场的那块地,建筑面积有100多万平方米。其实后来我才知道,当时我有中华广场商场和写字楼两个物业,都是特别好的,上市已经够了。之后在香港上市的几家房地产公司,规模都没有我大。
理财周报:那冲突是怎么回事?
邹锡昌:中山广场那块地正式开拍是2007年9月18日下午3点钟,前一天我们就在商量,预估土地的价格。当时2.34亿元的底价我已经交了,根据风险控制管理,我们觉得超过5个亿就不要了,因为如果拍到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