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问题解决: 在1200℃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 H2S(g)+ 3/2O2(g)=SO2(g)+H2O(g) △H1 2H2S(g)+SO2(g)=3/2S2(g)+2H2O(g) △H2 H2S(g)+1/2O2(g)=S(g)+H2O(g) △H3 2S(g) =S2(g) △H4 则△H4的正确表达式为______ ③ ① ② △H4= – △H3×2 + △H2 ×2/3 + △H1 ×2/3 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 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试一试 [问题解决]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N2(g)与H2(g)反应生成1molNH3(g),放出46.1kJ热量。 2、1molC2H5OH(l)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放出1366.8kJ热量。 3、2molC2H2(g)在O2(g)中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放出2598.8kJ热量。 4、1molC(石墨)与适量H2O(g)反应生成CO(g)和H2(g),吸收131.3kJ热量。 1、N2(g)+3H2(g)=2NH3(g) △H=-92.2 KJ·mol-1 2、C2H5OH(l)+3O2(g)=2CO2(g)+3H2O(l) △H=-1366.8kJ·mol-1 3、2C2H2 (g)+5O2(g)=2CO2(g)+3H2O (l) △H=-2598.8kJ·mol-1 4、C(石墨)+H2O(g)=CO(g)+H2(g) △H=+131.3kJ·mol-1 能量的数据如何得到? 一、反应热的测量 【活动与探究】阅读课本p6实验,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最直接的方法是通过实验测得。 (1)实验药品: 50 mL、0.50 mol/L的盐酸和 50 mL、0.50 mol/L氢氧化钠溶液 (2)实验仪器: 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 ①用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录,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 温度计上的酸为何要用水冲洗干净?冲洗后的溶液能否倒入小烧杯?为什么? 因为该温度计还要用来测碱液的温度,若不冲洗,温度计上的酸会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而使热量散失,故要冲洗干净;冲洗后的溶液不能倒入小烧杯,若倒入,会使总溶液的质量增加,而导致实验结果误差。 (3).实验步骤: ②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 NaOH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记录。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 .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 . 因为本实验的关键是测反应的反应热,若动作迟缓,将会使热量损失而使误差增大。 ③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入下表。 实验中能否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为什么? 不能。因为铜丝易导热,使热量损失较大 ④重复实验三次,取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中和热 概念: 在稀溶液中,酸与碱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H+(aq)+OH-(aq)=H2O(l); △H= — 57.3kJ.moL-1 表示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NaOH(aq)+HCl(aq)=NaCl(aq)+H2O(l) △H= — 57.3kJ.moL-1 KOH(aq)+HNO3(aq)=KNO3(aq)+H2O(l) △H= — 57.3kJ.moL-1 NaOH(aq)+1/2H2SO4(aq)=1/2Na2SO4(aq)+H2O(l) △H= — 57.3kJ.moL-1 2NaOH(aq)+H2SO4(aq)=Na2SO4(aq)+2H2O(l)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刑法学Ⅲ.ppt
- 第六讲大气环境保护.ppt
- 第六讲客观的构成要件(一).ppt
- 第六讲山大安全工程OHSAS18001关键要素四安全培训(论文资料).ppt
- 第六讲小学体育课程基本教学理论.ppt
- 第六讲市场汇率的变动.ppt
- 第六讲市场理论之完全竞争(12010spring).ppt
- 第六讲应用层50644.ppt
- 第六讲所有权的类型与保护.ppt
- 第六讲政策配合法.ppt
-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教学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001].docx
- 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音标学习的有效性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物理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SYB完整饭店创业计划书.pptx
- 高中信息技术网络安全教学中增强学生信息防范意识的路径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新高考改革下高中生物课程体系优化与教学策略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职业中学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实践与策略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口语对批判性思维的启发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心怀感恩励志前行演讲稿 .pdf
- 课本剧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001].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