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在贸易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 摘 要: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以商品流通为基础的贸易全球化是今天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第一阶段。当其时,中国丰富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对推动贸易全球化起了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商品流通;全球化;国际市场;竞争;举足轻重
当今为世人瞩目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是经历了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以商品流通为基础的贸易全球化和19世纪工业革命后的产业全球化两个历史发展阶段的。本文拟就中国在贸易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作一探索,以求证于方家。
一、中国是贸易全球化的大市场
15、16世纪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1405—1433年中国郑和七下西洋;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发现美洲;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开辟欧洲到印度的东方航线;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作环球航行等航海的伟大壮举,从地理范围上使分散隔离的世界逐渐变成了联系为一体的世界,人类历史也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为商品贸易全球化提供了人文地理的条件。
但是,作为贸易全球化所赖以运转的基础即商品流通来说,则是有赖于中国强大的商品制造能力和生产出来的丰富商品。据史料记载,从世界经济发展史的经济规模上看,15世纪中叶至1796年以至1820年期间,中国是世界经济发达的国家。据统计,1522—1566年,中国的生铁产量达到45000吨,居世界第一位,而英国到1740年才达到2000吨川。1750年,中国工业总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32%,而全欧洲仅占23%;中国的国内贸易总值为4亿银两[2]。直到1820年,中国的GDP仍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4%[3],居世界各国的第一位。所以,“在近代以前时期的所有文明中,没有那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更发达,更先进”[4],“中国乃是一个伟大、富饶、豪华、庄严的国家”[5]。就是说,直到1820年左右,中国在世界经济史上是占着首要地位的,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当时中国的商品如生丝、丝织品、瓷器、茶叶、棉布、砂糖、粮食、药材等,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正如当时一个西方作家报道说:
中国人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料——棉布、丝织品及皮货。拥有这些主要物品和数不尽的其他次要的物产[6]。
特别是中国丝货,外国商人更是赞叹不绝,说:
从中国运来的各种丝货,以白色最受欢迎,其白如雪,欧洲没有一种出品能比得上中国的丝货[7]。
1629年,荷兰驻台湾第三任长官讷茨在给其国王的一份报告书中说:
中国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国家,它能够把某些商品大量供应全世界[8]。
确实如此。根据史料记载。16—18世纪,中国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约有236种之多,其中手工业品有137种,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又以生丝、丝织品为大宗,其次是瓷器和茶叶等。
而在这个时期,欧美各个国家由于“价格革命”的冲击,加多战乱、灾荒、瘟疫流行,经济曰益萧条,各类商品极为匱乏。所以,这些国家根本没有什么民生产品可以打进中国市场。它们只好携带大量银子来中国购买货物贩回国内倾销。所谓夷船“所载货物无几,大半均属番银”[9]。在1830年以前,当中国对外贸易经常是出超的时候,白银是不断地从印度、不列颠和美国输入中国。据统计,自1553年至1830年,西方国家到广东贸易而流人中国的白银达5亿两以上[10]。1585—1640年日本因到中国贸易而输人中国的白银达到万两[11]。可见,直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在当时商品贸易全球化中,是遥遥领先于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的[12]。全世界其它国家都来中国购买价廉物美的商品,使中国成为贸易全球化的大市场。
二、广州是贸易全球化的中心市场
15—19世纪初中,中国明清政府基本上实行“时开时禁,以禁为主”的海外贸易政策,禁止沿海商人出海贸易。但是,却对广东实行特殊政策。嘉靖元年,“遂革福建、浙江二市舶司,惟存广东市舶司”[13]。乾隆二十二年,规定外国番商“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14]。因此,自嘉靖元年至道光二十年,广东一直是中国合法对外贸易的省区,省会广州则成为全国合法进出口贸易的第一大港,而且是“印度支那到漳州沿海最大的商业中心。全国水陆两路的大量货物都卸在广州”[5],瑞典人龙思泰,就记述外国商人来广州做生意的实况:
广州的位置和中国的政策,加上其他各种原因,使这座城市成为数额很大的国内外贸易舞台。……中华帝国与西方各国之间的全部贸易,都以此地为中心。中国各地的产品,在这里都可以找到;……东京、交趾支那、柬埔寨、暹罗、马六甲或马来半岛、东方群岛、印度各港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