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汉书》对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史记》《汉书》对勘   前言   历代学者对《史记》《汉书》研究不断,在清代之前,研究的重点大多在于评定这二史“孰优孰劣”,如东汉的王充、晋朝的张辅、宋代郑樵、裴?、程颐,这种研究角度在清代也略延续,如清代刘熙载,在他的《艺概?文概》[1]有记“苏子由称太史公‘疏荡有奇气’,刘彦和称孟坚‘裁密而思靡’。‘疏’、‘密’二字,其用不可胜穷。”但又有记“子长精思逸韵,俱胜孟坚。或问逸韵非孟坚所及,固也。精思复何异?曰:子长能从无尺寸处起尺寸,孟坚遇尺寸难施处,则差数睹矣”由此可见,刘熙载研究角度仍为判定孰优孰劣,然他已不似前人极端的偏于某史而彻底的贬斥某史的观点,而能客观见二史各自之精华。但这种客观的研究角度并不只见于清代及以后,明代胡应麟的《少室山房集?卷八十三》[2]有记:子长叙事喜驰骋,故其词芜蔓者多。谓繁于孟坚可也,然而胜孟坚者,以其驰骋也。孟坚叙事尚剪裁,故其词芜蔓者寡,谓简于子长可也,然而逊于子长者,以其剪裁也。此二人皆能见客观的《史记》、《汉书》各自的长处。近代学者大多继承客观的观点,并有大量研究专著出现,如施丁《班马异同三论》、徐朔方《史汉论稿》,另还有许多优秀的期刊论文,此处不以列出。笔者现以《高帝本纪》、《高帝纪》为例从语言学的角度比较以了解《史记》、《汉书》各自语言的特点以及《高帝纪》对《高帝本纪》的继承和发展情况。笔者采用的《史记》为中华书局出版社1982年11月第2版,《汉书》为中华书局出版社1962年6月第1版。   一?《高帝纪》对《高帝本纪》删字情况   (一)、删谓语   《高帝本纪》[3](刘邦)纵观,观秦皇帝   《高帝纪》[4](刘邦)纵观秦皇帝   按:《史记会注考证?卷八》[5]引杨慎曰:当时车驾出,则禁观者,此时则纵民观,故曰“纵观”,古之帝者,出称警,入称跸,岂能任人纵观乎?又有王先谦曰:《史记》多一“观”字,则纵观属上为义。纵观是一个词,即是君王出行时允许百姓不回避,百姓借此可一窥君王,故刘邦可乘此时观秦皇帝,《高帝纪》删去原作谓语的“观”字,使文意变化,班固删之,或不当。   《高帝本纪》高祖即自疑,亡匿,隐于芒阳山泽岩石之间,   《高帝纪》高祖隐于芒阳山泽间   按:《高帝纪》删谓语、宾语“即自疑,亡匿”,造成原因不明,因刘邦知道自己平时诸怪,疑秦始皇是借出游来杀自己,故而亡匿,《高帝本纪》此记载逻辑严密照应前文,窃以为《高帝纪》删之,句子虽简洁,但文意晦涩,前因后果联系减弱。   (二)、删宾语   《高帝本纪》泗川守壮,败于薛,走至戚,沛公左司马得泗川守壮,杀之   《高帝纪》秦泗川守壮败于薛,走至戚,沛公左司马得杀之   按:《高帝纪》删宾语“泗川守壮”,却无碍文义的理解,删去宾语更简洁。   (三)、同时删谓语、宾语   《高帝本纪》(刘邦)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高帝纪》(刘邦)宽仁爱人,意豁如也   按:《高帝纪》同时删谓语和宾语“喜施”,窃认为不如不删,“喜施”为“意豁如也”之表现。   (四)、删定语   《高帝本纪》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坡,梦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高帝纪》母媪尝息大泽之坡,梦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交龙于上   按:《钦定四库全书?史记集解?卷八》[6]引孟康云:媪,长老尊称。左师谓太后曰:媪爱燕后贤长安君。《礼乐志》:地神曰媪。媪,母别名也。即孟康认为媪是对母亲的另一种称呼。《史记集解》又引文颖曰:幽州及汉中皆谓老妪为媪。参考《高帝本纪》和《高帝纪》下文皆有“王媪”“吕媪”,然文中并未说王媪为谁之母,故笔者认为孟康之解释不足采信,《高帝本纪》称刘邦之母为刘媪《高帝纪》称刘邦之母为媪,与下文的“王媪”“吕媪”相似,或为当时妇人?称,在媪前冠以夫姓或为当时的称谓习惯。   (五)、删补语   《高帝本纪》尝从王媪、武负赊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高帝纪》尝从王媪、武负赊酒,时饮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怪   按:笔者认为《高帝本纪》“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不如《高帝纪》“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怪”。《高帝本纪》中的“怪”为动词是以之为怪,《高帝纪》中的“怪”为名词是表奇怪的事,联系《高帝本纪》下文“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弃责”是承接《高帝本纪》上文“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一句,与《高帝纪》此句相较,“及见怪”并未承接“及见龙,怪之”周俊勋先生在其论文《校读札记》[7]中疑“此处当依《高帝纪》作‘其上常有怪’。当时人就附会高祖出生时有龙附身,于是就于‘怪’字之前加‘龙’字,但又觉得‘龙怪’连文不妥,就又加上‘之’。”笔者认为这种说法较通。   (六)、删同义?词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