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神山森林”是具有文化内涵、被山地少数民族村社传统文化保护的自然森林块。作为崇拜对象受到严格保护的神山森林。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佛教与植物 据佛经介绍,佛主释迦牟尼的一生的几个关键时刻都与植物连在一起;他降生于他的外婆家花园里的一株无忧花(Saraca sp.)树下,成佛于一株菩提树(Ficus religiosa)下和圆寂于两株娑罗双(Shorea sp.)树下。这样,佛教便和植物结下了不解之缘。按西双版纳傣泐文经书《二十八代佛出世记》的记载,佛教共有28代佛主,每一代佛主5000年,释迦牟尼是第28代佛,每一代佛主均有其“成佛树”。 贝叶文化 (Pattra-leaf Culture ) 贝叶是一种名为贝多罗树的叶子,是一种棕榈类的木本植物,主要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贝叶经 (pattra-leaf scripture)是用铁笔在贝多罗树叶上所刻写的佛教经文。贝叶经刻着佛教文化经典,古老的贝叶书写形式源远流长,现代的文化内蕴将凭借着奇异的贝叶史册流芳千古。 贝叶经是刻写在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的热带植物贝多罗树叶上的佛教经文。据文献记载,贝叶经最早起源于印度,公元7世纪前后传入斯里兰卡,再经缅甸、泰国传入中国云南省西南边疆傣族聚居地区。傣文贝叶经除了记载佛教经典外,还囊括了傣族的天文历法、社会历史、哲学、法律、医药、科技等诸多方面内容。 * 2.7 森林文化 2005年9月24日、25日,首届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2.7.1 森林文化溯源 2.7.1.1 文化、生态文化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文化”一词也为文治教化之意。文化一词的中西两个来源,殊途同归,今人都用来指称人类社会的精神现象,抑或泛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历史学、人类学和社会学通常在广义上使用文化概念。 文化的要素 : ①精神要素,即精神文化。 ②语言和符号。 ③规范体系。 ④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 ⑤物质产品。 ①精神要素,即精神文化。它主要指哲学和其他具体科学、宗教、艺术、伦理道德以及价值观念等,其中尤以价值观念最为重要,是精神文化的核心。 ②语言和符号。两者具有相同的性质即表意性,在人类的交往活动中,二者都起着沟通的作用。语言和符号还是文化积淀和贮存的手段。 ③规范体系。规范是人们行为的准则,有约定俗成的如风俗等,也有明文规定的如法律条文、群体组织的规章制度等。各种规范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为补充,共同调整着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 ④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是实现社会关系的实体。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紧密相联,成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⑤物质产品。经过人类改造的自然环境和由人创造出来的一切物品,如工具、器皿、服饰、建筑物、水坝、公园等,都是文化的有形部分。在它们上面凝聚着人的观念、需求和能力。 文化的一般特征 : ①文化是由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 ②文化是后天习得的。 ③文化是共有的。 ④文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 ⑤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特定的阶级性。 文化模式cultural pattern : 普遍的文化模式包括以下9个部分: ①语言 ②物质特质 ③美术 ④神话与科学知识 ⑤宗教习惯 ⑥家庭与社会体制 ⑦财产 ⑧政府 ⑨战争 文化功能 社会整合功能 文化整合功能 导向功能 负功能 价值整合 规范整合 结构整合 提供知识 协调社会工程管理 巩固社会导向的成果 文化滞后 负文化 生态文化ec-culture : ???? 从广义来看,生态文化就是指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社会-人-环境”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来说,生态文化是指社会的生态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生态危机催生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就是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 政治不仅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处理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 运用生态学的观点,通过建立新的结构,来解决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逐步形成现代科学的生态化趋势,并向各个领域进行渗透。 和谐的生态文化观 : 系统观 发展观 资源观 消费观 效益观 平等观 体制观 法制观 公众参与观 2.7.1.2 生态文明ec-civilization : 指人类按照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客观规律建立起来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