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 唐诗四首
文本解读
一、整体感知
1.《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谢楼,是南齐著名诗人谢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又称北楼、谢公楼。这首诗是天宝末年李白在宣城期间饯别秘书省校书郎李云之作。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是借饯别咏怀,歌唱理想、歌唱人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极度苦闷,是李白诗中极富代表性的传世名篇。
诗的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起笔突兀,直接抒发心中抑郁。“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是指许许多多个弃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也就是说每一天都深感时光难驻,心烦意乱。这里既蕴含了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精神苦闷,也融入了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破空而来的发端,重叠复沓的语言,以及一气呵成、长达十一字的句式,都极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制的感情状态。
三四句突然转折:面对着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从极端苦闷忽然转到壮阔的境界,仿佛变化无端,不可思议。但这正是因为李白素来怀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又长期为黑暗污浊的环境所压抑,所以时刻都向往着广大的可以自由驰骋的空间。
下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东汉时学者称东观(政府的藏书机构)为道家的蓬莱山,唐人又多以蓬山、蓬阁指秘书省,李云是秘书省校书郎,所以这里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指刚健遒劲的“建安风骨”。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下句则以“小谢”(即谢)自指,说自己的诗像谢那样,具有清新的风格。李白非常推崇谢,这里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七八句就“酣高楼”进一步渲染双方的意兴,说彼此都怀有豪情逸兴、雄心壮志,酒酣兴发,更是飘然欲飞,想登上青天揽取明月。上天揽月,固然是一时兴到之语,但这大胆的想象却让我们分明感觉到诗人对高洁理想境界的向往追求。这两句诗把“长风万里送秋雁”的境界所激起的昂扬情绪推向最高潮,仿佛现实中一切黑暗污浊都已一扫而光,心头的一切烦忧都已丢到了九霄云外。
虽然诗人的精神可以在幻想中遨游,但诗人的身体却始终在污浊的现实之中。当他从幻想中回到现实,就更强烈地感受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更加重了内心的烦忧苦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诗人的愁绪进入巅峰状态,无法摆脱,无法排抑,心急如焚,痛心疾首。借酒消愁,酒醒后面对的却是更为痛苦、更为直接的冰冷现实。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尽管承受着人生的种种不幸,李白仍不失李白式的豪放与洒脱、旷达与飘逸、豁达与乐观、坦然与自信。他最终还是从饯别所触发的悲伤情绪中走出,再次找到了那个与众不同的自我。
2.《望岳》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设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摩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用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钟”字将大自然写得犹如人一般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存在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因此心胸也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因此感到眼眶好像要裂开。“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这首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3.《观刈麦》
《观刈麦》是元和二年(807)作者任(今陕西周至)县尉时写的,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谕诗。
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表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就描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