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7岁的马彦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今年37岁的马彦振,1995年从河南大学机电一体化专科毕业,1999年到卢氏电业局双槐树向供电所工作至今已经整整10年。他是所里8个农村电工中唯一的外乡人,也是全局二百多名农电工中唯一的大专学历。 马彦振现在负责该乡中桃花和寺合院两个行政村8个台区457户的供电服务,包括抄表、收费以及10千伏到400伏到220伏的线路维护等业务。拿收电费一项来说,虽然每月也就能收5000多块钱,每户多则二三十块钱,少则几毛钱,但是每月都要户户到,家家清,月月结零。最远的中桃花村要骑摩托车跑30多里路,有几户车上不去还要来回步行一两个小时。 从马彦振珍藏的一摞荣誉证里我们了解到,这些年,他曾荣获过一次全市地电系统优秀农村电工称号,五次被县局评为优秀农村电工,2007年还荣获抢险救灾先进工作者称号。 ?“400V综合线损年累计国家标准是不超过12%,我们所线损稳定在7.95%,在全县排在前列,他管理范围内的线损低于全所平均水平,他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供电所职工代民志说。 寺合院村石家沟里住着3户人家,只有一条小路勉强可以骑摩托车通往沟外。今年82岁的董秀文老汉就住在这沟的最后面,他和弱智的老三儿子、智障的儿媳相依为命。他向我们讲述了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 今年4月,马彦振来沟里查线路,看到给董秀文老汉家供电的木杆子有两根因腐朽将要倾倒,万一停电,老汉年纪大了,晚上摸黑可不安全。次日一大早他就来到沟里,在老汉房后的坡上砍了两根杆子,往返两回背到老汉院子里。没有电钻,就用凿子凿了孔,装上了瓷瓶,然后再把电杆栽上,把线接好。下午三点,老汉家通上了电,他才悄悄地离开。 据老汉说,这道沟一共有木杆子八九根,一根能用三四年。这几年,哪一根不中了马彦振都来换,从来不耽搁大家用电,而一户算下来一个月电费也就几块钱。问他这么辛苦图个啥?他说干的就是这,服务群众嘛。董秀文老汉感慨地说:“我住这道沟偏僻,平时除了电工肯来,别的没啥人来。我活了恁大岁数,让我看,哪个单位也没有这管电的服务好!”。 双槐树乡寺合院村2组的莫随怀家里装有一台钢磨。他说,咱这深山区里线路长,树多,肯出故障,难管理。越是电闪雷鸣,大雪封山,越是肯出故障。彦振的手机号码全村人都记得很牢。可不管是啥天,啥节气,一打电话,他准来,风雨无阻。有一次,夜里十二点了,磨坊里正在忙着,外面响雷,突然停电。电话一联系,彦振很快就来了。排除故障送上电。第二天,他才听说,几天前供电所里重新分工,彦振已经不负责管理他们村的用电了。莫随怀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年,供电是最正常的,电价也是最正常的。别的啥都长价,电价一直是稳定的。” 因为马彦振整天骑着摩托车走村串巷,乡亲们亲切地称他是“骑着电驴送电的人”。“听见电驴叫,光明马上到。”“停电不用怕,赶紧叫小马。”“有了马彦振,用电最省心。”说起马彦振,双槐树的乡亲们没有谁感到陌生的。他们介绍说,彦振最初干电工,骑的是自行车,后来买了一辆旧摩托车,山路难行,车常常坏在半路上,只好推着回去,有时推也推不动,就跑回去叫上修车的,过来修好,再骑上走。旧车一年要换一回轮胎,光轮胎就换了四次。为了工作,2006年,他狠狠心买了一辆新摩托车。马彦振干电工一年骑摩托车的里程有8000公里,有人算过一笔账,这十年来,他骑摩托车奔波的里程要超过8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两圈多。遇到步行少说也有2000公里了。 提起马彦振,中桃花村党支部书记侯立红还告诉我们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村里的老弱病残户,到收电费的时候有些交不上,彦振就转借一点给他们垫上,等收上来再还给人家,两个村一个月下来总得垫上七八百块钱。有少数三两户还不上,最后也就白垫了,一年为这恐怕要搭进去一百多块钱。彦振不抽烟不喝酒,也从不在村里吃饭。不管在谁家忙活完,东西一收拾饿着肚子就走了。 马彦振家在与双槐树乡相邻的官坡镇蔡家村,距供电所有60多里路,家里四口人,两个孩子都还不到10岁。平时工作很忙,难以顾及家里,每月工资也就500多块钱,妻子一个人在家带孩子,另外搞点袋料食用菌,年收入4000元。知夫莫如妻。妻子乔玲玲说,家里啥事都靠不上他,农忙时实在顾不过来,就每天花三四十块钱雇个人干。前年洪灾,家中几千袋香菇袋料被冲完了,他忙着恢复供电没有顾上回家看看。”生老大孩子时,正碰上县电业局到双槐树检查工作,他在所里忙。孩子得了肺炎,在医院两天两夜高烧不退,打电话他说所里太忙回不来。他80多岁的奶奶去世时,他也没能在身边!说到这里,一旁的马彦振头扭向一边,悄悄地抹着泪水…… 所里同志说,像马彦振这种情况的,有的人早就坚持不住另谋生路了。而他却十年如一日,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深山区最基层的农电事业。他说:“我学的是这一行,也热爱这一行。每次看到自己为群众排除了故障,送去光明,就有一种成就感。年轻人受点苦没有啥,要干就得干好,工作上的事对我来说没有

文档评论(0)

mush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