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态城市建设的多层面探析
我国正处于新型城市化建设时期,一方面,城市化与人居环境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发展瓶颈:人多地少,资源短缺,发展诉求迫切,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存在较大冲突等,限制了城市的发展;另一方面,许多城市存在盲目发展倾向,城市定位脱离实际,过分追求规模而不顾城市环境容量,一味追求城市形象而造成资源浪费、效能低下,旧的粗放式建设方式使城市变成了毫无人情味的混凝土森林。我国的城市建设亟需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既强调发展优先又顾及环境和生态的重要性和脆弱性,努力在资源、人口、土地、环境、发展等因素间寻求最佳的平衡点。于是,生态城市应运而生。
一、 生态城市概念的界定
“生态城市”最早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与生物圈计划”(Men-and-Biology Project)研究过程中提出。生态城市根据生态学原理,将城市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通过将生态观念、生态项目和生态治理措施纳入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将生态要素作为城市化的前置问题提前安排和解决,从而避免传统城市化路径下由于生态介入滞后而导致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恶果,是对传统城市的无限扩张,土地资源严重浪费,城市环境污染加重,自然生态系统破坏的外延增长方式的反思和转型。生态城市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的建设与自然的选择相统一的人居形态的总和,是一个符合生态规律的城市复合生态系统。
二、 生态城市建设的主导思想
1. 与自然协调的思想。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与人类社会生产实践和对客观
事物的认识密切相关。从历史发展来看,古代中国的“天人合一”、“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等,西方的“理想国”、“乌托邦”、“田园城市”等和近代美国的美化城市运动、英国的大伦敦绿圈规划、法国的巴黎规划设想等都反映了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生态哲学思想。
2. 以人为本的思想。1991年,世界建筑师大会提出:“每个生态城市必须
规划和建设成在气候、文化、技术、工业与其所在地方条件等诸方面的整合”,“健康的、生态活泼的城市必须是人性的、生态良好的新技术城市”。以人为本是21世纪城市建设的主旋律。以人为本,一是要充分考虑人的行为特征;二是要努力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从人的生理和心里感受要求出发。
3. 因地制宜的思想。我国幅员广大,地域辽阔,生态环境条件千差万别,
城市与区域发展水平也相差悬殊,因此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不可能是单一的发展类型和模式,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具体条件,来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生态化发展战略与创建各具特色、多种类型的生态城市发展模式。
三、 生态城市建设的四个层面
生态城市建设应在充分考虑区域资源环境对城市化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实现城市建设在土地、基础设施、景观环境和建筑设计等诸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把这四个层面运用于生态城的规划建设的实践中,是生态城市建设成败的关键。
1. 生态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是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城市土地的开发对城市发展具有决定意义。但并不是所有城市土地都能开发利用,首先必须严格划分非建设用地和建设用地。对非建设用地应强调不占用生态敏感区、自然保护区、遗产保护区、生态公益林保护区等用地;对建设用地,应强调通过规划中的用地管理引导手段加强对其的管理,主要包括容积率、绿地率、人口密度等指标。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城市,城市的蔓延使原来的城郊已变成城市中心范围,早期城郊的粗放式土地开发模式使土地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为满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节约集约用地,重新整合原来城市中低密度的旧厂、旧城、旧村用地,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盘活存量土地,统筹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使土地开发可持续利用。
2. 生态基础设施先行
生态城市设计的关键是建立一个生态基础设施系统,让城市和居民不过分依赖于城市的灰色基础设施系统。生态基础设施通过将环境调节、生命承载、休憩及审美服务整合在一起,形成生态城市的基础结构,营造一个低维护成本、适应气候变化和独具地方个性的生态宜居城市。
为城市和居民提供自然产品和服务的生态基础设施包括:1)一套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要出行方式的绿色交通体系;2)一个根据地形、原有水系统和绿地系统设计的解决内涝、水资源短缺和地下水下降等问题的生态化雨洪管理系统3)一种适用于土地利用的、有地方特征的城市形态等。
3. 生态环境设计的绿色主义
生态城市的绿色主义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保存、恢复、修复;强调城市绿地建设,提高城市绿量,以“绿”为骨架构筑城市形态,把自然引入城市。从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目标出发,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有两个突出要求。
一是要突出绿地系统规划的生态整合功能,在满足日常游憩、卫生防护等基本要求的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