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西方国家的价值取向比较
作者简介:苏文航(1989.1),女,陕西安康人,西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
王 峰(1964.1),男,河北武安人,海军四七二三工厂,工程师。
摘 要: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它往往通过信念、取向、理想、追求等形式表现出来。而核心价值观正是处于主导、支配地位,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内在要求以及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基本价值。从核心价值体系的视角出发,初步对中西价值取向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原因。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中西方;比较
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科学命题之后,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它往往通过信念、取向、理想、追求等形式表现出来。而处于主导、支配地位,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内在要求以及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基本价值,就是核心价值观,它是整个价值体系中最基础的部分,是一个人、一个集团乃至国家和民族长期秉持的一整套基本理念和根本原则。代表着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体现一个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在这里,所谓价值体系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它一方面显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目标等,凝结成了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又显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从而构成了价值观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在中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它制约着非核心、非主导的社会价值体系作用的发挥,有效地保障了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的稳定发展。但是,由于地域、传统、民族、历史等方面的不同,中西方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西方价值观是在经过漫长的冲突和融合中逐渐形成的,反映的是近代以来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和利益要求,是适合于欧美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观,带有欧美资本主义社会所独具的历史文化、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社会环境的特殊性,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历史局限性。
1.集体与个人:价值取向上的核心差别
首先,与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集体主义价值观。从历史视角来看,中国的文化历史中,儒家思想作为社会政治的基本价值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长达千年的统治地位,其核心即“仁”。孔子以“仁”为道德核心,认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1]。孟子在继承孔子“天人合一”思想基础上,进而提出“尽心知性知天”的思想,其心性说比孔子的仁说更进一步。孟子把人性“善”作为“天道性命”的根本内容,强调要通过道德修养,提高人格,以达到“内圣境界”,天道与人道同一,“天”被赋予了完全的道德内涵。显然,这种道德理性不是依靠法律、政治制度来维系,而是依赖于以血缘宗法制为基础的伦理社会关系。儒家的经典《大学》则提出了“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白天子以至庶人,皆以修身为本”的思想。孔子主张“由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立,则立于人”。这种道德价值标准成为维系封建宗法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强大的思想武器。于是,“忠”、“孝”、“和”、“合”、“仁”、“义”、“礼”、“智”、“信”便成为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个人只能以这些文化价值观念为坐标,在家族、血缘中寻找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儒家思想认为个人的存在是融于社会中的。因此,一个人必须清楚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而当一个人不能成为社会的一部分时,也就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在这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影响下,中国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即集体是价值的主体,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为了集体利益而放弃个人利益,甚至为捍卫集体利益而献身。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很多体现集体主义思想意识的典故,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忠者中也,至公无私”等,它们都是建立在集体主义价值观之上的。
而“个人主义”这个术语最早来自欧洲人对“法国大革命”及“启蒙运动”思想的普遍反应,西方的个人主义源自基督精神的理性原则及对个人自主的追求。因此,在西方个人价值被看得至高无上,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个人主义也就成了西方思想的起点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