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技与政治:从 SOPA 到 CISPA
2012-5-3, 11:00 | 高 涵
缘起:CISPA
风投传奇人物保罗?格拉汉姆(Paul Graham)在《黑客与画家》一书中,专门辟出一章(第四章“良好的坏习惯”),讲述了黑客群体对于版权以及信息自由等问题的观点,其中有几段文字,让我们看到了科技与政治之间的彼此影响:
公民自由并不仅仅是社会制度的装饰品,或者一种很古老的传统。公民自由使国家变得富强。
……
这就是为什么黑客担忧,政府侵犯公民自由,表面上看,并不会让程序员的代码质量下降,它只是逐渐导致一个错误观点占上风的世界。
如果正如黑客所担忧的,近年来那些旨在保护国家安全和知识产权的措施最终却成为一枚导弹,不偏不倚瞄准了美国的优势所在,那可真是太讽刺了。不过这种事情早有先例:人们在惊慌失措时采取的措施产生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有一种东西叫做美国精神,黑客对这个是最敏感的人群,也更能体现这种精神。他们可能比那些政府里管美国的人更懂得什么是美国精神。那些政客开口必谈爱国主义,却总是让我想起黎赛留或者马萨林,而不是杰弗逊或者华盛顿。
在我看来,阅读的乐趣在于,以高水平的文字为媒介,发现历史中划过的思想灵光和现实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事件有时竟如此契合——科技发展过程中,技术带来的曾经略显影影绰绰的预测和担忧,逐渐变得清晰起来了。 几个月前对于《禁止网络盗版法案》(SOPA,Stop Online Privacy Act,以下简称 SOPA)甚嚣尘上的争论历历在目,就在 4 月 26 日,美国国会众议院又通过了《网络情报与共享法案》(CISPA,Cyber Intelligence Sharing and Protection Act,以下简称 CISPA),CISPA 的主要内容,简单来说,就是对于 Facebook 和 Twitter 这样的互联网科技公司来说,只要是用户的信息和身份被政府机构认定为“和网络安全威胁有关”,国家安全局、中央情报局等情报机构就有权要求该公司提供该信息或进行该信息的共享。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CISPA 确实是由于科技进步而带来的政治衍生品,这个衍生品的出现是一种必然,剩下的只是“何时出现”这一时间问题。简单来说,CISPA 是针对《1947 年国家安全法案》所提出的修正案。在《1947 年国家安全法案》中,囿于历史发展的限制,并没有专门针对网络安全的条款。在新科技环境下设立这项法案的目的,根据这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提供的官方解释称,主要有两个;第一,是因为来自其他国家的网络安全威胁、尤其是这种威胁带来的知识产权盗窃行为日趋严重,第二,信息和情报的共享反过来也有助于防止商业间谍活动,从而保护企业的合法权利。
具体来讲,用户个人信息、邮箱、以及往来讯息都在可以被提供的信息范围内。此外,根据 CISPA 的规定,在下列五种情况下,企业和情报部门才有资格提出信息分享:出于网络安全目的;出于网络安全犯罪的调查和起诉的目的;出于保护个体免受死亡和肉体伤害;出于保护儿童免于色情内容的目的;出于保护美国国家安全的目的。
我们都知道,美国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视在“911”事件发生之后的几年中达到了顶峰。每年都能看到各个层面的安全措施与个人意志相冲突的新闻,无论是机场安检之争,还是《国防授权法案》(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的出台,都是这方面鲜明的例子。CISPA 的提出,也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
是非争议
旗帜已被高高扬起,上书“国家安全”四个大字。
但是问题来了,如何定义“网络安全威胁”?如何严格界定政府——即情报部门——在实施过程中的权力范围?还有,就是针对CISPA最大的争论:我们的隐私还能得到保护吗?
首先,对于“网络安全威胁”的定义,法案中的表述是,只要是和系统或网络的“弱点与缺陷有关(pertaining to a vulnerability)”的信息,都被定义为网络安全的威胁。不过反对者认为,这样的定义过于宽泛。面对强烈的质疑,法案起草人员也同意进行修正,同时也表示会明确“网络威胁”的定义和适用范围。
对于这个问题,不妨考量一下这个假象的案例。2011年发生了一件著名新闻事件,一座清真寺建在了在纽约世贸中心遗址附近,“世贸中心”和“清真寺”,两个极具象征性的标签碰撞到一起,成为了媒体议论的热点事件。在新闻报道和舆论热议的冲击下,设想一个美国的伊斯兰国家留学生在Facebook上做出了捍卫伊斯兰教的评论或留言,且被认定为“偏激”或“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国家安全局是否就会要求包括Facebook在内的互联网公司提供这个用户所有的网络信息呢?
其次,是对于权力的限定。早在公元一世纪,在古罗马讽刺诗人尤维那的诗中,我们已经看到了“监管者谁来监管(Quis custod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上半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E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真题.pdf VIP
- 临床带教要点.pptx VIP
- GB50058-2014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2).pdf VIP
-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多彩的泡泡》(教案).pdf VIP
-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年版)第五章 第三节 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pptx VIP
- 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pdf VIP
- 飞镖考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2025年下半年合肥城市教育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高血压教学课件PPT(共33张PPT).pptx VIP
- 企业法律合规常见疑点解答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