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10-1.doc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常识与补充清末京师大学堂开设《中国文学史》,是受西方影响从而去重新了解中国文学。在近代“救亡图存”的背景下,以此激发民族自豪感。中国人写的第一部中国文学史:1904林结甲。二、先秦诗歌的产生及发展(先秦二、五)第一节:原始歌谣与诗歌的产生1.鲁迅:诗歌产生于瓦楞之中,这只是文学纯粹个人性的抒发。这是针对当时文坛的具体现象而言的,但这也表示文学创作的自然性。歌谣的产生是很自然的,古代歌谣流传不多,可信的有:弹歌(劳动中)、蜡词(年初或年终的祭祀性活动,实际上是一种祝词,与神灵相关,古代的时候咒和神灵不分离。)作品:《击壤歌》、《康衢谣》、《卿云歌》(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复旦的光华楼的由来)、《尧戒》、《赓歌》、《南风歌》(相传为舜所作,表达一国帝王对天下之兴叹。)《南风歌》: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其中“南風之薰兮”一句后来被取南熏二字为宫殿命名,南熏殿是兴庆宫宫殿,是皇帝退朝后休息的地方。2.歌谣历代都有,当代并不明显,以一种反讽的方式揭露时事。《诗经》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成熟的诗歌形式。歌谣在诗经之后被谈论的很少,但实际上歌谣在历代都有,只是不被谈及,因为那个时代有成就更高的文学创作,更为成熟的诗歌形式。3.通过书面形式最早的歌谣:《商代铭文》(引在《国语》中):“嗛嗛之德,不足就也;不可以矜,而衹取憂也。嗛嗛之食,不足狃也;不能為膏,而衹罹咎也”。句式章法与《诗经》极为相似,而且押韵。《国语》不作为诗,而称之为文,由此可见,诗文的概念在当时并不明确。当时原始歌谣与书面创作还没有分离,诗经后以书面创作为基础。我们现在看到的绝大多数是书面作品,而在劳动场合下的创作也蕴含了十分深厚的章法和语言文字技巧。文字产生后,人们以语言表达心声,所以有了诗经中复杂的章法及语言等。文字的使用可以使一次创作的歌谣记录下来,形成比较稳定的文本,另一方面,用文字进行书面创作同时展开。纯粹口头创作本不含在文学中,但因文学的基本功能,如抒情等与歌谣承担的功能相通,所以中国文学史在追溯文学源头时追溯到歌谣。这种方式的追溯与西方十分相似,如西班牙、罗马的口头歌谣更多。西方的口头吟唱版本十分重要。后来的刘勰、沈约也对口头创作十分重视,比如吟咏…..莫非自然文字的记录对口头歌谣而言会发生变化,这与以声音为载体的传播不一样,这是一种一次性的,因为声音不可能保存,口口相传中的音质音色也不一样,所以没有定数,是由不断变异的各种形式。而文字创作不同,一方面文学创作比较稳定,另一方面用文字记录下来的歌谣可作为教材,教导新人。4.为什么把收录在《诗经》中的作品称为诗,不称歌谣?为什么后世拿到作品,如律师等成为诗,也不称歌谣?为什么有这种名称上的变化呢?口头的歌谣到《诗经》中的诗,以及当代的歌曲,这里面关系值得推究。参考《歌谣、徙诗与乐章的关系》钱志熙。歌谣诗歌是声音等纯粹的物理形式之内抒发情感、记事。第二节:诗经与早期诗歌之发展 1.诗经体制上的变化接近于原始歌谣(简单结构、单纯内容)。诗经中有些作品从内容到形式还是相似的,最终确定了诗经的诗歌源流的地位。以四言句为主,重章复唱的章法结构。2.从诗经的艺术特征上理解诗经。赋:直陈其事、铺叙,最基本的表现方式。比:比方。兴: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情感,引起歌唱。兴的发展历程,为何诗经用而后世少用?赋为什么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为何《周南·桃夭》开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而《鹊巢》用“鸠占鹊巢”的方式开篇?为何《大雅》《小雅》的作品多用比兴?我们要在什么情况,什么范围下说诗经用“兴”的手法?赋作为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以铺陈直叙为主,本不应过多讨论。大禹的妻子涂山氏言:“候人兮猗”,便是生活中很常见的方式赋。诗经中很多作品便是这样的直接表达。我们没有必要标识哪些作品。根据内容和语境的不同,赋本身也有很大变化,如《王风·采葛》简单用之,但如《小雅》中记录部族,历史叙事的史诗类作品中赋的运用便更复杂。创作群体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诗歌创作呈现多种面貌《小雅·雨无正》、《民劳》、《板》、《荡》这类内容也表现出更为复杂的叙事能力。简单的作品更接近于普通百姓的歌谣特点。而卿士大夫因为教育程度不同,其作品的程度不同也可想见。《斯干》一般理解为贵族世家搬居建房入住的过程,家庭安居乐业。比即打比方,现在仍然在用,但用呃少于古时,我们现在多沿用古人已创的比喻来表达看法,虽有新出,但不突出。比是人进入文明初期(早期)很重要的认识世界的方式,例如“巧舌如簧”、“有女如玉”,所以在诗经时代,比喻很常见。诗经中的作品有很多“中心如醉”、“中心如噎”(《王风·黍离》)表达人的忧心。但不指一个人忧心,既可以用如醉,又可以用如噎,已是比喻本身这样一种情形。诗经时代的人们发展处的博比之法,用一连串的比喻从多方面表现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