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恙螨疥螨蠕形螨(2009学年春季)课件.pptVIP

蜱恙螨疥螨蠕形螨(2009学年春季)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虫体分为头胸部、腹部 或头胸腹愈合成一体。 ☉无触角、无翅、成虫有足四对, 幼虫有足三对。 一、Morphology 1.颚体:颚基 口下板 螯肢 须肢 2.躯体:足4对 二、Life cycle 二、Life cycle 三、Ecology 三、Ecology 2.活动: ☆硬蜱:“伏击战”,白天,尤其清晨及黄昏 ☆软蜱:“夜战”,昼伏夜出。 ☆宿主的活动,尤其是候鸟的季节迁移对蜱类 散布有重要作用。 3.吸血习性 宿主广泛: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 吸血时间: 硬蜱—白天,吸血时间长,几天-十几天 软蜱—晚上,吸血时间短,常为几分钟 吸血部位: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 阴部、腹股沟等处。 吸血量大:有的饱食后,体重可增加450倍。 耐饥能力:软蜱硬蜱,可达数月、数年 四、Tick and Diseases 1.直接危害: 叮刺吸血—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 反应等唾液-神经毒素-运动性纤维传导障碍- 上行性肌肉麻痹—“蜱麻痹”(tick paralysis) ,多见于儿童。 2.间接危害 ?森林脑炎(forest encephalitis) 病原体:森林脑炎病毒 传染源:原始森林中的啮齿类、鸟类 传播媒介:全沟硬蜱 特点:病原体可经卵传递 多发于黑龙江、吉林两省的林区伐木工人 2.间接危害 ?莱姆病(Lyme disease) 病原体:伯氏螺旋体 传染源:鼠类、鸟类 传播媒介:全沟硬蜱 特点:自然疫源性疾病 ☆软蜱:主要传播蜱媒回归热,北亚蜱传立克次氏体病,还可传播Q热、鼠疫、布鲁菌病等细菌性疾病。 ?蜱媒回归热:(新疆) 病原体:螺旋体 传染源:鼠类,病人 传播媒介:软蜱 特点:病原体可经卵传给下一代 关键做好个人防护。野外执勤、训练时最好 穿上五紧服,不要在草丛中坐卧,外露部涂 上驱避剂,休息时可互相检查。 2. 搞好营区卫生,铲除杂草。 3. 氯仿、酒精或煤油涂在蜱体上,勿猛拉。 ☆颜色:红、橙、淡黄、乳白 ☆外形:椭圆形 ☆大小:0.1-0.2mm ☆结构: 颚体 躯体 3. 幼虫吸食习性: ?寄生部位:鼠类—耳廓、肛周 鸟类—腹股沟、翼腋下; 爬行类—鳞片下 人—腰部、腋下、腹股沟、阴部、颈部等 3. 幼虫吸食习性: ? 吸食物:被分解的细胞、组织液及淋巴液 ? 吸食方式: “茎口”(stylostome) 一般不更换部位和宿主 吸食时间:平均2-10天, 最短1天,最长60天。 ? 春秋型 ? 夏季型 ? 秋冬型 5.分布: ? 温暖潮湿地区,尤以热带雨林居多 ? 东南亚地区 ? 我国东南沿海至西南边境居多,云南--广东 我国主要传病媒介为地里纤恙螨、小盾纤恙螨 ☆病原体:恙虫病东方体 ☆媒介:恙螨幼虫 ☆经卵隔代传播 ☆鼠类是主要传染源 ☆焦痂是其典型的特异性体征 ☆首选氯霉素 一、成虫形态: ☉体小0.2-0.5mm, ☉卵圆形,乳白色或淡黄色 ☉颚体短小,螯肢呈钳形 ☉躯体足粗短 寄生部位:宿主表皮角质层内, 常见于人体皮肤薄嫩处,指间、腕内侧、腋窝前后、 腹股沟、乳房下等;儿童全身均可侵犯。 幼虫、若虫、成虫均以角质组织和淋巴液为食。 预防: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患者直接 间接接触(握手等),患者衣物 用品要消毒。 2. 治疗:硫磺(10%硫磺软膏)为特效药, 但不能杀卵。故一周内应重复用药。 俗称毛囊虫,体细小,呈蠕虫状,故名。 永久性寄生螨,有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 1. 寄生部位:多见于鼻、颊、额、下颌等处 2. 毛囊蠕形螨:一个毛囊常数个,最多达200个 皮脂蠕形螨:单个寄生 机会性致病:毛囊炎、酒渣鼻、痤疮、脂溢性 皮炎患者蠕形螨感染率很高。 4.检查方法:透明胶纸法 5.传播:接触传播 6.防治:灭滴灵口服外用、硫磺外涂等。 ☆皮肤炎症或继发感染 ☆典型焦痂: ф0.1-1.5cm, 圆形或椭圆形,暗褐色, 边缘稍有隆起,周围有红晕。 恙螨性皮炎 Chigger mite and Diseases 典型焦痂 恙虫病(恙虫热) Chigger mite and Diseases C

文档评论(0)

haoshiyi57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