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阅读延伸题总结(标准答案、命题类型、命题用语、应对方案、答题技巧)
一、文言文
(一)内引外联型
1、西城一模
T10.第Ⅰ卷文言文中,明崇祯帝认为黄道周“性偏执”,不是能够挽救时局的人。清乾隆帝却认为黄道周“立朝守正”,是“一代完人”。根据原文,联系现实谈谈你对黄道周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
示例(9分)
我同意乾隆的看法,认为黄道周是个能“立朝守正”的“一代完人”。//作文针砭时弊,非有才者不能为;不与奸佞之人同流合污,非有志者不能为;忠言进谏,屡挫不改,非忠诚爱国者不能为;抵抗强权,维护百姓,非心怀仁爱者不能为。这些都是“立朝守正”的必备品质!虽因坚持己见偶显迂阔,但其秉持儒家礼法,规范皇上行为的理念和拳拳为国之心却不容否定。///现实生活中如若有这样的官员,我们可能也会因其秉持己见、不合流俗而给出“性偏执”的评价,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正是有了沈浩那样的与世俗行为抗争的远见卓识与勇气,才有了对一个国家制度改革走向正轨的推动力量。//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黄道周是“一代完人”。
2、朝阳一模
T10.阅读延伸题:第Ⅰ卷文言文中,唐邕两次直言进谏都得到了皇帝采纳,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结合现实,请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
示例(10分)
唐邕两次直言进谏均得到了皇帝的采纳,皇帝听取他的意见,才能做到赏罚分明,治国有方。//我认为,执政者应广开言路,善于采纳意见,才能更好地处理国家事务。//齐王听取了邹忌的进谏,广开言路,才能使“燕赵韩魏皆朝于齐”。魏征直言进谏,皇帝采纳,以规范自己的行为。楚王听信佞臣,不善于纳谏,放逐屈原,自己也落得个首身异处的下场,这也是不纳谏的后果。在今日的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听证等制度使执政者更好地从人民当中获得意见,因为有此制度,才能使得代表们积极发言,从各个角度提出尖锐的意见和良好的建议,我们的国力也因此逐渐强盛。//因此,执政者需善于采纳意见,才能更好地治国。
归纳小结1、
命题方式:依据文中人物形象或者事件命题,谈自己的“看法”、“认识”或“评价”
命题类型:内引外联型(根据原文+联系现实)
应对策略:
根据问题,向内挖掘。
有理有据,深入分析,概括全面,不能偏颇。
辨清要求,联系比较,正反事例均可。
精炼语言,尽量文言化,以压缩字数,增加内涵!
二、诗歌鉴赏
(二)完全向内挖掘型
1、北京抽样测试《水调歌头 平山堂用东坡韵》
第13题:从这首词的结尾两句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这首词的内容。对这一形象进行评价。(200字左右)10分。
示例(10分)
全词最后一句勾勒出一位末路英雄的形象://家国破亡,前途未卜,寒风凛冽,只有他一人伫立在那里,坚毅地骑在马上任凭西风呼啸,孤独而悲壮。在祖国秀丽的大好河山却被金人所占领的时候,词人壮志未酬,遗恨万千,同时饱含对家人和故土的思念,在俯仰之间叹息,不甘成为“磨灭英雄”。//我认为,他这一形象刚直不屈,饱满有力,是一个十分典型的爱国者形象,可以与“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辛弃疾相媲美。胸中激愤难平,却又屡屡被现实所打击,“孤啸”尽显英雄之落寞。
2、东城一模:《一剪梅》(南宋)刘克庄
归纳小结2
命题方式:“结合本首诗词的内容”进行“阐释”、“分析”、“赏析”或“评价”
命题类型:完全向内挖掘型
应对策略:
审清角度。无外乎从“形象”“情感”“手法”“语言”角度入手。
赏析具体。落实到句子甚至是字、词,联系设问角度,深入分析。
如果是赏析全篇,要分层照顾全篇,注意概括、过渡。
语言要精练、优美,向诗词意境靠拢,修饰词汇丰富。
开头结尾观点要明确,按照要求扣题。
可以向外联系,但是打开思路、一两句话即可。
(三)引外证内型
4、宣武一模:《新城道中①(二首选一)》苏轼
T13.对于这首诗第二联即第三、四句的评价,存在不同看法。元代方回《瀛奎律髓》卷十四云“三、四(句)颇拙耳”;清人纪昀也认为这两句中的“絮帽”“铜钲”的比喻太俗气——“究非雅字”。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以你所熟悉的古诗词作品为例,写一段赏析文字谈谈自己对“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中比喻这一修辞运用的评价。要求:观点鲜明,分析深入,表达得体,200字左右。(10分)[参考作品: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白居易《琵琶行》;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
示例(9分)
我不同意纪昀等人对此两句诗的评价。//苏轼这两句诗尽管看起来取譬浅近,但是却把晴天云朵和初升太阳写得形象生动富有神采进得山来,桃花笑柳条舞,一路喜气盈盈,烘托山行之乐
归纳小结3
命题方式:联系相关作品,类似手法,分析、评价本诗的内容理解、手法或者效果、风格。
命题类型:引外证内型(向内挖掘5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