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四中2011-2012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docVIP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四中2011-2012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济宁市嘉祥四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八年级语文试题 说明:1.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和座号填在指定的位置。     3.书写规范、卷面整洁者加1—5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改正文中错别字。(3分) 改革开放30余年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面貌涣然一新。在这个进程中,雷锋始终伴随着中国人民进步的脚步,始终是社会道德进步的标尺。尽管历经岁月的冲刷,雷锋这个名字背后的真、善、美精神内hán仍不失为我们现代人道德行为规范的楷模。 楷模 内 hán 改 2.按要求填空。(6分) ①面对离别之苦,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发出了“ , ”的祝愿;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以“ , ”这一脍炙人口的名句表示了对友人的慰勉,也表达了自己乐观豁达的胸怀。 ②古诗给我们以人生启迪。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席上初逢见赠》中 “ , ”两句以高度的思想艺术境界和深刻的哲理,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发出了“ , ”的浩然长叹。 ③《与朱元思书》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抒发了作者吴均淡泊名利意欲归隐的情怀。 ④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春天的的句子(连续两句)。         ,       。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为了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全国上下掀起了高唱红歌的热潮。 B.今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进一步开展严打危害食品安全犯罪。 C.童话《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 D.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4.名著导读。(2分)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主要讲述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跟随 船长乘坐 号潜艇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的故事。 5.图徽设计贵在富有创意,用简单的图形寄寓深刻的含义,右图是《读者》杂志的徽标,画面是一只绿色的小蜜蜂。请从杂志社或读者方面任选其一个角度对其含义加以简洁的说明。(2分) ? ??????????????????????????????????????????? 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6—9 题。 (一) 夏夜追凉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6.结合三四句中景物的特点,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二)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先生①是年②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③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④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⑤儿也。” (选自《戴东原先生年谱》) 【注释】①先生:即戴震,清朝著名的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 ②是年:指戴震十岁这年,即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v2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